了解端午文化,传承家国情怀

作为闻名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端午节展现出来的深厚魅力和时代风采,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本身所赋予的内容表达,还在于它更深层次的文化诠释。这些,都将在端午具有独特性的标识中清晰呈现。

了解端午文化,传承家国情怀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19-06-07 10: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作者:谢伟锋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又是一年端午到。

农耕基因的承袭,儒家文化的浸染,千年时光的悠长,让中国传统佳节有着非同一般的生命力。时值端午,天南地北的人们将迎来一波小长假的行情。徜徉在节日的氛围里,恐怕不多人知道,端午节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闻名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端午节展现出来的深厚魅力和时代风采,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本身所赋予的内容表达,还在于它更深层次的文化诠释。这些,都将在端午具有独特性的标识中清晰呈现。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佳节,临近水域的南方之地大都有祭祀屈原的传统。在湖北秭归,数千人着素服、诵楚辞,四周旗幡上用小篆书写着“三闾大夫魂兮归来”,一切显得庄严肃穆。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所表达的英雄气节和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灿烂精神篇章中的重要一章。无论此后朝代政权如何更迭,屈原的精神丰碑始终屹立在历史的殿堂之上。如今,我们依然用高规格的仪式来祭祀这位伟大人物,是要以此来濡染华夏子孙的生命底色。

“花鼓龙舟翻浪涌,藿溪河岸赛声扬。”龙舟竞技是端午佳节的规定动作,也是最具有标示性的节日活动。夹岸人潮涌,飞舸破潮急,人们欣喜于“大场面”的零距离,更为健儿奋勇争先的拼劲而感染。中国人对于龙的图腾膜拜,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份的,龙舟作为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自有它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文化传达。是团结合作、是整齐划一、是永不言败……龙舟文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磁场,让这项传统节日发扬光大,从“走出国门”到“走向世界”,如今,亚运会这样的国际赛场之上也能看到龙舟劈波斩浪。端午让龙舟得到普及,龙舟让端午更加亲民,这样的彼此成就,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美美与共”的精髓所在。

“茭粽叶包蒸米饭,野山茶点石菖蒲。”中国人信奉“民以食为天”,因此,几乎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代表性食物,它们或是月饼,或是饺子,也或者是香糯可口的粽子。就中国饮食文化而言,拳头大小的粽子已经演变出太多版本,也顺带出不少“最佳搭档”。来自长沙理工大学的留学生表示,“咖啡配粽子,就着咸鸭蛋,简直太美妙了!”但如果仅仅用“吃”来解构粽子,那就把端午文化扁平化了。中国人是讲究精气神的,小小食物承载着千言万语。“粽者,忠也!”相同的发音,寄托着人们对于价值观念的诉求。再仔细看,棱角分明的外表,严丝合缝的包裹,都似乎在隐喻着这个国家最为传统的精神内核。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端午有传统生活呈现最集中、最丰富的节日物语,这也是祖祖辈辈薪火相传下来的文化方式。唯有在新时代正确“打开”它,才能更靠近它、读懂它,了解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深刻的家国情怀。(谢伟锋)

(谢伟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