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庆阳7月6日电(记者 耿玥)时值夏日,平泉镇乡镇田间地头上,群众们正在积极劳作着,镇上的一座座瓜菜大棚绿意勃发,一个个产业基地生机盎然,各级帮扶干部也纷纷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脱贫帮扶对接。
7月5日,未来网记者跟随2019“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活动走进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镇,采访了当地2位贫困村民。
村民徐振习:今年实现脱贫有信心
64岁的徐振习是镇原县平泉镇“海升模式”矮化密植有机苹果示范基地的一名员工,也是今年镇上的预脱贫户。他的家中有6口人,一直靠卖粮食为生。早年家人重病,一下子榨干了家中的所有积蓄。当时一家6口全部挤在山上沟边的狭小窑洞中,水电不通,条件艰苦。
图为村民徐振习。(未来网记者 耿玥 摄)
甘肃省扶贫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落实后,帮扶干部根据徐振习的实际情况开展精准脱贫。徐振习流转土地10.2亩,留了1亩地种植万寿菊,而种植万寿菊也是被当地贫困户认可的好产业,每年都有商户主动上门收购鲜花,每年净产值2000至3000元。
图为徐振习工作的地方。(未来网记者 耿玥 摄)
在政策的扶持下,徐振习还拥有了现在的稳定工作,他在果园主要负责抽水工作,闲杂时间也会打扫卫生,每月固定收入1500元,公司包吃包住,还提供了电瓶车方便老人上下班。此外,徐振习还享受养老保险及每年1000多的惠农补贴。
图为徐振习的新房子。(未来网记者 耿玥 摄)
2018年11月,徐振习一家搬到了镇上新盖的房子里。如今,徐振习每天按时上下班,他的儿子和儿媳在外打工,老伴儿在家帮助照看孙子们。日子越过越好,一家人其乐融融,对今年实现脱贫他们也十分有信心。
村民徐红武:很感激“一户一策”脱贫政策
徐红武今年46岁,是镇原县平泉镇上的养殖大户,也是18年脱贫户的代表。2013年,他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每学期需要交高昂的学费,家人重病更是“雪上加霜”,压垮了靠收购粮食为生的徐红武。
图为村民徐红武。(未来网记者 耿玥 摄)
帮扶干部得知情况后进行精准施策,因当时徐红武家中有30多头猪,便鼓励他发展养殖业。他依靠政府扶贫贷款5万元,同时也向银行贷款5万,开始发展养猪业。
图为徐红武的家。(未来网记者 耿玥 摄)
如今,徐红武养猪超过100头,其中母猪29头,母猪主要用于繁殖,公猪供给商客,一年收入3万多。而出于徐红武养殖业方面的突出表现,镇原县还一次性给予了2万元的奖补资金。
图为徐红武的饲料储藏室。(未来网记者 耿玥 摄)
除了养猪业的收入,徐红武每年还有许多额外的收入。他将16亩土地流转,每年可拿到9600元。同时,他还承包了10亩地种植小麦和玉米,小麦作为家中日常的粮食食用,而玉米用来制作猪饲料,以及供给饲料厂。
再加上养老保险和惠农补贴,徐红武一年下来收入五万元左右,刚刚脱贫一年的他已经将扶贫贷款还了2万元。而对于今天的幸福生活,他表示很感激甘肃省的扶贫政策。
对于像徐振习和徐红武这样的贫困户,镇原县通通进行了精细分类、精准施策,努力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目前,镇原县平泉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716户,仅剩849户未脱贫。
(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