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 新时代之魂】重庆|在新时代坚守传承“红岩精神”

近日,“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媒体采访团走进了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感受新时代下“红岩精神”在重庆的生动实践。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存放的中欧班列集装箱。

【精神的力量 新时代之魂】重庆|在新时代坚守传承“红岩精神”

来源:中国网 2019-07-29 16: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

中国网讯(记者 曹川川 杨佳)近日,“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媒体采访团走进了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感受新时代下“红岩精神”在重庆的生动实践。

重运输车辆驶入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指出,希望重庆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作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再创新的辉煌。

重庆地处内陆腹地,不沿边、不靠海,而物流通道,正是影响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开放型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如何弥补物流短板、发挥产业优势,找到一条畅通省时且成本低廉的物流通道,成为重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键一环。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存放的中欧班列集装箱。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11年1月28日,首班中欧班列(重庆)开行,开创了我国中欧班列的先河,成为开行时间最早、数量最多、运输货值最大、辐射范围最广、带动产业最强的中欧班列。

“从最初的物流园区建设到现在的铁路枢纽,可以说是历经很多苦难。因为途经数个国家,而且国家之间语言文字不同、托运方法和程序不同、收费标准不同、海关检查要求也不同,这些给跨境运输带来了诸多障碍。” 重庆市沙坪坝区副区长代建红说到。

“但是我们逐步克服了这些苦难,现在正向着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一步步走去,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对红岩精神的一种传承,从红岩精神里汲取到了力量,坚定目标,坚定信心,不屈不挠往前走。”

2011年至2018年底,中欧班列(重庆)已累计开行超3000列,班列数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数的1/4,累计实现进出口额约占全国中欧班列西线的30%。

  俯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视界网 王成伟 摄影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到重庆调研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为重庆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重庆提供了更好融入中部和东部的重要载体,重庆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尤其是当习近平总书记得知中欧班列(重庆)运营情况良好,习近平总书记很高兴,要求重庆完善各个开放平台,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重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制定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实施平台提升、通道拓展、口岸完善、主体壮大、环境优化五大行动,发挥好内陆开放高地的辐射带动效应。先后争取获批了国家铁路一类口岸、进口整车口岸等,助推重庆由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向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的转变,形成航空、铁路、内河港3个交通枢纽、3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3个保税监管区“三个三合一”的开放平台。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推进,中欧班列(重庆)大通道已成为重庆市贯彻落实“两点”“两地”的重要举措,以中欧班列(重庆)为代表的中欧班列已成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及深化与沿线国家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

(曹川川 杨佳)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