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由慢到快
7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195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8元。由于人口增长快,积累和消费关系不合理等原因,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为171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4.3倍。
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评价一个国家国民贫富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国的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新中国成立时期的不到百元,到2018年的超过2.8万余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物质极度匮乏,文化、科学技术处于空白状态,就在这种一穷二白的落后起点上中国经济开启了增长之路。特别是在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经济实现腾飞,在这4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以9.4%左右的速度增长,使中国经济的总量在2010年之后世界经济排名中稳居第二位。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更是在2014年已经超过美国,位于世界第一位。
根据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包含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几个部分,国内生产总值中只有部分是分配到居民手中的收入。以2018年为例,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5万元人民币,而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大概占40%左右。“十二五”时期,我国提出实现两个同步增长,即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分好蛋糕,收入分配关系及时调整
在做大经济蛋糕、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注重分好蛋糕,收入分配差距得到有效调节。从城乡差距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新中国之初,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1978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仅为17.9%,而201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9.58%。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已经下降到2.6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人均最高的东部和最低的西部之间相对差值逐渐缩小到2018年的1.8倍。如2018年,北京市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61元,同比增长9.0%。2016年的数据显示,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层面看,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1.39倍;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层面看,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1.56倍。从人群来看,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上世纪90年代低于0.4,自2000年以来呈现出先攀升后稳定的态势,2017年为0.467。最富的1%人群和20%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也在缩小。
中国的反贫困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引下,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全社会扶贫格局形成,各级政府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争取2020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后胜利。按照2010年标准,1978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7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2012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至989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2%。2018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过去6年共减少823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过去6年下降8.5个百分点。
收入持续增长源自发展道路正确
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大大地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9853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9.2倍;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分别达41.0辆、121.3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分别达22.3辆、116.6台。
在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外,中国人的消费越来越向旅游、文化消费方向增长。中国的电影票房的规模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每年出境旅游的人数在1亿人次以上,境外消费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的国内消费市场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文化产品消费抢眼之外,文化旅游等消费也渐成时尚。2019年上半年文化产业营收增长7.9% 国内旅游收入预计2.78万亿元。据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消息,2019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1%。2011~2017年,消费已成为对GDP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年均贡献达4.3个百分点。受此影响,2017年家庭消费占GDP的比例回升至39%。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追根溯源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特别是1978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
改革政策逐步摒弃了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首先是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农业生产的生产力发展,粮食生产大幅度增长,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7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
接着是城市的改革从国企改革开始,国企经营效率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出现了加快发展的趋势,到2018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板块,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中国经济60%以上的GDP,贡献了中国经济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贡献了中国经济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民营经济的企业数量占90%以上。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1995年增长55.4倍;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比1995年提高1.61个百分点,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2018年末,全国有效专利达838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160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5件。
更有开放政策打开了国门,从引进外资开始到建立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水平,引进国外的生产线。从技术水平到管理能力都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上世纪80年代,国家相继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后来14个沿海城市实行开放,开放的范围逐渐推广到全国。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居世界第29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加速发展。201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6万亿美元,是1978年的223倍,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国正全力建立全方位对外开发开放新格局。
中国人民的勤劳付出是居民收入增长的内在动力,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在国际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年末,我国就业人员增加到77586万人,其中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27.6%和46.3%,比1952年年末分别提高20.2和37.2个百分点。中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提升中国人民生活的质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经济理论史上的奇迹,为中国经济理论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现实基础,也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样本。
毋庸讳言,随着收入增长也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长的速度出现换挡,从8%以上的高速下落到目前6%~6.5%之间的区间,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近年来,中国的家庭债务增长引发关注。截至2018年年中,家庭债务与GDP的比例已达到51%,大幅高于10年前的18%。2017年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突破80%。受按揭贷款上升的推动,2016年~2017年家庭消费贷款年均增长近30%。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还将延续,家庭储蓄率或将持续下降。中国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段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