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人均生活用电量增长约700倍

“我老家在河南农村,妈妈小时候用的是煤油灯,我小时候经常停电,所以对手电筒印象深刻,我儿子现在肯定都不能想象,没有电怎么生活。”  在谈到今昔电力保障的变化时,辽宁阜新供电公司阿尔乡供电所的老电力人葛春与其子青年电力人葛占民展开了这样一段对话。

70年,人均生活用电量增长约700倍

来源:新华网 2019-09-10 13: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刘羊旸、安娜)“我老家在河南农村,妈妈小时候用的是煤油灯,我小时候经常停电,所以对手电筒印象深刻,我儿子现在肯定都不能想象,没有电怎么生活。电脑、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没有电,那不都成摆设了。”说起百姓生活用电的变化,40岁的北京市民张江感慨。

百姓的感受,背后是数据的支撑。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人均生活用电量增长约700倍。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年生活用电量不足1千瓦时。那时,有限的能源基本用于工业领域,居民生活用能很难保障,农村地区基本无电,大城市虽有电力供应,但照明时间常常受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居民用能条件显著改善。目前,人均年生活用电量约695千瓦时,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已全部解决。

“我刚工作那会儿,一家也就一两盏灯,由于电压不稳,有时那一盏灯也亮不了。”“如今,村民家中生活电器丰富多样,而且再不用为缺电发愁,冰箱里的食物不会因为突然断电变质了。”

在谈到今昔电力保障的变化时,辽宁阜新供电公司阿尔乡供电所的老电力人葛春与其子青年电力人葛占民展开了这样一段对话。从担心随时会断电到踏踏实实用电,从手工抄表收费到智能采集线上缴费……两代电力人见证了我国居民用电的发展与变迁。

电源品种日趋齐全、发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电压等级和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为百姓生活用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电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力全方位供应保障,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能源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说,实现近14亿人口全民通电,是个奇迹。

“电力十足”,既点亮了我们的生活,更照亮了我们的未来。

(刘羊旸、安娜)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