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地方行】甘肃碌曲县:好日子更有盼头

碌曲,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在藏语中意为“洮河”,足见水资源之丰富。近年来,作为国家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之一的碌曲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牧民们的生活随之大为改善。

【脱贫攻坚地方行】甘肃碌曲县:好日子更有盼头

来源:光明网 2019-09-18 20: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作者:李澍

碌曲,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在藏语中意为“洮河”,足见水资源之丰富。洮河及其支流遍及碌曲全县,得益于河水灌溉,碌曲形成了39.4万公顷的草场,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大多都从事着与放牧有关的工作。

近年来,作为国家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之一的碌曲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牧民们的生活随之大为改善。

过上“风吹不到、雨打不着”的好日子

逐水草而居是牧民们千百年来的生活习惯,也是郎木寺镇波海村村民甲央西拉曾经的生活方式。牧区偏远,看病、与外界沟通、两个孩子的上学等等都是困扰他的问题。

“甲央西拉”们的难题,也是碌曲当地政府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碌曲在牧民定居点建设、人畜饮水工程、乡村道路建设等方面持续进行大量工作,波海村也建起了整洁的房屋,道路、水电、网络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2018年秋,甲央西拉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住进了新房,过上了“风吹不到、雨打不着”的好日子。

定居后的甲央西拉生活也发生了不小变化,出行、通讯、看病、孩子上学等等都更加方便,村子里有工程开展的时候他也会去帮工,赚取一些额外收入。但更重要的是,定居下来后,虽然他还会去放牧,但心里多了村子里的这个家,多了一个“锚”、一份牵挂。在采访最后,甲央西拉谈及自己的两个孩子,他充满憧憬,“只要孩子们争气,我就一直供他们上学,上大学,倾尽我的全力。”

因地制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坐落在碌曲草原腹地的尕秀村,是高原生态与草原风光完美结合的一块瑰宝。近年来,伴随着牧民定居点建设、异地搬迁项目等工程建设,尕秀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的得到了整体提升。碌曲县更是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号召,按照尕秀村的区域特点、发展水平、基础条件等因地制宜,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达知加是一位牧民,而现在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尕秀村一家“藏家乐”的经营者。2017年起,他就把重心放在了经营自己的“藏家乐”上,每年单以此能获得两万多的收入,“比放牧要多”。

牧民们生活的变化,反映着碌曲脱贫攻坚的决心与成效,也预示着人们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光明网记者李澍采访整理)

(李澍   碌曲,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在藏语中意为“洮河”,足见水资源之丰富。洮河及其支流遍及碌曲全县,得益于河水灌溉,碌曲形成了39.4万公顷的草场,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大多都从事着与放牧有关的工作。   近年来,作为国家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之一的碌曲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牧民们的生活随之大为改善。   <strong>过上“风吹不到、雨打不着”的好日子 </strong>   逐水草而居是牧民们千百年来的生活习惯,也是郎木寺镇波海村村民甲央西拉曾经的生活方式。牧区偏远,看病、与外界沟通、两个孩子的上学等等都是困扰他的问题。   “甲央西拉”们的难题,也是碌曲当地政府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碌曲在牧民定居点建设、人畜饮水工程、乡村道路建设等方面持续进行大量工作,波海村也建起了整洁的房屋,道路、水电、网络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2018年秋,甲央西拉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住进了新房,过上了“风吹不到、雨打不着”的好日子。   定居后的甲央西拉生活也发生了不小变化,出行、通讯、看病、孩子上学等等都更加方便,村子里有工程开展的时候他也会去帮工,赚取一些额外收入。但更重要的是,定居下来后,虽然他还会去放牧,但心里多了村子里的这个家,多了一个“锚”、一份牵挂。在采访最后,甲央西拉谈及自己的两个孩子,他充满憧憬,“只要孩子们争气,我就一直供他们上学,上大学,倾尽我的全力。”   <strong>因地制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strong>   坐落在碌曲草原腹地的尕秀村,是高原生态与草原风光完美结合的一块瑰宝。近年来,伴随着牧民定居点建设、异地搬迁项目等工程建设,尕秀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的得到了整体提升。碌曲县更是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号召,按照尕秀村的区域特点、发展水平、基础条件等因地制宜,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达知加是一位牧民,而现在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尕秀村一家“藏家乐”的经营者。2017年起,他就把重心放在了经营自己的“藏家乐”上,每年单以此能获得两万多的收入,“比放牧要多”。   牧民们生活的变化,反映着碌曲脱贫攻坚的决心与成效,也预示着人们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光明网记者李澍采访整理) 编辑: 蔡梦雨 惰拠 挰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