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 创造美好生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侧记

一张土炕、一盏煤油灯、几件简单家具,是20世纪50年代农村婚房的常见陈设;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家庭出现了电视、冰箱、缝纫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个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正逐步形成,织起一张牢固的民生保障安全网。

增进民生福祉 创造美好生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侧记

来源:人民日报 2019-10-28 12: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张土炕、一盏煤油灯、几件简单家具,是20世纪50年代农村婚房的常见陈设;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家庭出现了电视、冰箱、缝纫机。这些家庭场景,呈现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展厅内。走在“时光隧道”中,不同年代家庭的场景变化,映射出新中国70年的民生变迁。

●人民收获满满幸福感

一处展柜前人潮涌动,里面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生活用品:二八自行车、手电筒、录音机……看到这些老物件,北京邮电大学学生李健掏出手机,对同伴说:“缝纫机我老家以前也有,我拍下来给家人看看!这种自行车也很少见了,我平时都骑共享单车。”李健说,他切实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变化。

从一衣穿多季到一季穿多衣,从填饱肚子到舌尖上的享受,从“车马邮件都慢”到互联网让“天涯若比邻”……7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小学净入学率从1949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99.95%;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文化机构每年开展活动近200万次……一组组图表和数据,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

来自黑龙江的谢方明,专门来到北京展览馆看展。他站在“启用社会保障卡”的展板下方,仔细查看着社保卡的模型和介绍。“平时看病买药我都带着社保卡。听说现在可以申领电子社保卡了,回头我也办一个!”

展览中有一张黑白照片,记录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大步——1992年,沈阳一位企业退休职工笑容满面地领取了养老保险金。2014年,我国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约5.24亿。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个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正逐步形成,织起一张牢固的民生保障安全网。

●脱贫攻坚奔小康

液晶电视、空调一应俱全,地上有绿植、茶几上有水果……在“加快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展板后方,是整洁而温馨的家庭场景。截至2018年底,全国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4522万套,上亿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37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累计近2200万困难群众领取公租房租赁补贴。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难以解决温饱问题,到2018年末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7%,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共产党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带领中华民族这艘巨轮驶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彼岸。

【责任编辑:沈洋】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