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色彩当作绣线,“绣”出美妙的画卷 | 我和进博会

风格鲜明、构图饱满、寓意质朴……这样的绘画作品似乎很难与田野间老百姓的生活联系起来,但这恰恰形容的就是脱胎于传统刺绣、剪纸、蓝印花布、灶头壁画、雕塑、漆绘等民间艺术的金山农民画。

她把色彩当作绣线,“绣”出美妙的画卷 | 我和进博会

来源:文汇网 2019-11-04 15: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风格鲜明、构图饱满、寓意质朴……这样的绘画作品似乎很难与田野间老百姓的生活联系起来,但这恰恰形容的就是脱胎于传统刺绣、剪纸、蓝印花布、灶头壁画、雕塑、漆绘等民间艺术的金山农民画。

2007年,“金山农民画”被市政府列入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金山农民画将在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亮相。来自金山的农民画画家曹秀文十分激动:“接到通知要我参加第二届进博会的时候,我开心得不得了!激动得整整一个晚上没有睡好。”

64岁的曹秀文,1975年开始从事金山农民画创作,将大半生时间倾注在了农民画的创作上,从一名农村姑娘成为了金山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十大优秀农民画家、上海工匠。她的画风自然、朴素、流畅,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

曹秀文出生于枫泾镇中洪村的普通农家,父亲是木匠,制作家具时常雕刻花纹图案;母亲擅长刺绣,鞋、帽、枕头等都有母亲的绣工。耳濡目染,她从小喜欢绘画。在学习农民画的过程中,用“移植法”把纸当布,把色彩当作绣线,“绣”出美妙的画卷。

进博会中心广场C1馆海派新农村展厅内,展示着曹秀文的作品《桃花岛》。她说:“我一定要把金山农民画展现给世界各地的人,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农民画的风采。”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