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民城市 推进“中国之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引领和基层党员的带头示范下,人人尽力、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也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当前,广州正举全市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建设人民城市 推进“中国之治”

来源:大洋网 2019-11-05 16: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几年,对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强调,并作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等重要论述。如今,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立足于国情、发展于实践的“中国之治”开拓进取,一步步打开通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点,是我国城市治理的最大特点和最大优势,体现在城市管理运行的方方面面。比如,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要聚焦需求,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要着眼长远,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建设人民城市,创造美好生活。

建设人民城市,要注重文明延续。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就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实现文保专修、资源活化,让历史传统重焕生机活力。以广州为例,曾经危房遍布的永庆坊,不搞大拆大建、不急功近利,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重新聚拢起人气和名气。今天,这里游人如织、风景宜人,成为城市更新改造的又一处鲜活样本。

建设人民城市,要加强基层治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有没有深入社区、贴近群众,效果大不一样。在这方面,广州把基层党建同基层治理相结合,通过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推动权力下放、资源下沉,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进一步向基层下移。在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引领和基层党员的带头示范下,人人尽力、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也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建设人民城市,要提升服务功能。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是城市治理的职责和使命。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深刻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优化服务、补齐短板,必须抓好一些“牛鼻子”工作,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以一茬接着一茬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韧劲,勇挑重担,啃下难啃的硬骨头。

当前,广州正举全市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进一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题中之义,也是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以思促学、以学促干,努力在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中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广州日报评论员 毛梓铭)

(毛梓铭)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