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为发展注入“活力因子”

制度创新为发展注入“活力因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12-18 15: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改革是决定青岛地位的关键抉择。

今年伊始,这座城市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刀阔斧式的创新改革:发起15个攻势、打造“三化一型”干部队伍、紧盯处长“双力”建设、差异化考核、赴深圳体悟实训、平台思维、流程再造等等,可以说,这些重大举措,环环相扣,相互耦合,很快就展现出其威力,一场持续的变革迅速波及各级党政机关。

改革,体现在人们对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之中。作为整个青岛机关变革的冰山一角,青岛社会主义学院深刻领会市委改革的精神实质,用制度创新诠释着这场变革。

时近岁末,好事连连,青岛社会主义学院传来一个又一个喜讯:中央社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首次批示肯定青岛教学改革工作成效,并指定《社院通讯》印发全国社院系统学习!智库课题报告获省委刘家义书记批示!336课程体系建设获副省长孙继业批示!教学、科研及平台建设等工作先后6次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青岛社会主义学院教师申报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获准立项,实现零突破!实践教学获全国社院优秀教学组织奖!全省社院工作会议上青岛作大会典型发言!社院全年培训规模刷新历史再创新高!

一时间整个青岛社院沸腾了!大家纷纷表示“不可思议”“难以想象”。要知道,位于青岛老市区金口一路的青岛社会主义学院,人员仅仅25人,建筑面积仅仅5938平方米,搁在往年,能取得以上2、3项成绩,就已经超乎想象鼓舞人心了。然而今年,就是如此狭小的一个院落,就是这区区25人,就是这样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小小单位,竟能厚积薄发,数箭齐发,单位面积的培训密度竟称冠全国社院系统,达到年度42个班次、2000多人次。

面对一连串数字及成就,振奋之余,大家禁不住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一批人,同样一揽事,会取得以往连想都不敢想的成绩?这股强烈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究竟从何而来?这背后的逻辑到底又是什么?

其实,答案就在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青岛实际,从自我革命、勇于探索、制度创新等方方面面,为城市注入的一系列“活力因子”之中。青岛社会主义学院全面精准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把握精神内涵,积极创新,为干事创业注入强大动力,打出了党建引领、流程再造、“三述”提升、平台建设等激励全院教职员工担当作为的一系列“组合拳”。

----党建引领

今年4月份,市委主要领导在一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党建具有统领地位,“抓党建就是抓全局”,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青岛社会主义学院在认真学习思考后,率先在全市探索制定了《关于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党组书记主动兼任机关党总支书记,通过顶端融合实现领导体制创新,切实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凡涉及机关党建重要工作,都由一把手亲自筹划、亲自部署,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议题亲自研究,坚持思想先行,问题导向,真正落实“从工作找问题,从党建找原因”。同时探索实行“党建+”模式,让党建融入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流程再造等各项业务工作。完善考核机制,明确规定“党建工作评价为‘好’的党支部书记,所在部门才能被评为先进集体”,把“软指标”变成“硬杠杆”。

----流程再造

今年5月份,市委提出加快流程再造,实施顶格协调。青岛社会主义学院则迅速建立顶格推进机制,整套机制包括顶格引领、顶格决策、顶格协调、顶格示范、顶格督查五个方面,通过强有力思想引领,顶层推动,将流程再造抓到关键、落到实处。尤其是参照项目管理模式,根据工作需要成立若干跨部门工作团队,打破部门分割,实行矩阵式管理,发挥工作人员的整体协同效能。有一次,学院领导布置拍摄一个实践教学专题片,由于任务横跨四个处室,为了节省时间,大家竟然自发把协调会开到了最容易碰头的餐桌上,大家把饭碗一凑,边吃边研究工作,同事们戏称“餐调会”!在社院这个大家庭里,大家没有借口,没有抱怨,没有扯皮,没有推脱,有的只是紧密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提醒,主动补台。这样原本一个月都感到紧张的工作任务,竟然在10天之内全部搞定,效率之高令人惊叹!

----“三述”提升

王清宪书记提出领导干部要做到“想透说清干实”六字要诀,推进“三化一型”干部队伍建设。学院领导班子认为,“想透说清干实”,具体到以教育培训为主责的青岛社会主义学院,就是要悟透原理讲好课。为此党组班子提出,以推进教学改革、构建336课程体系为牵引,从我做起,率先垂范,推出领导干部上讲台机制,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统一战线为什么是“法宝”、“学赶深圳学什么”等问题,立足学员“真学真懂真信”,坚持“用学术讲政治、以文化促共识”的理念,开发十个讲清楚系列核心课程,使课程内容学理更加清晰、论证更加有力。学院领导率先讲好第一课,带动每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学好理论、讲好理论。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短短半年时间,一举突破了长期制约社院发展的师资匮乏和核心课程开发不足两大瓶颈,初步形成了“三新”(新思想、新使命、新青岛)“三大”(大统战、大文化、大历史)“六线”(复兴之路、初心之旅、创新之道、蓝色之光、统战之窗、人文之基)为主体,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工作焕发出蓬勃生机。领导干部上讲台,这个本来算不上新鲜事,但学院领导班子全体登台,克难攻坚,带动中层,全面“三述”,实属不易。由于在全国社院系统独树一帜,中央社院和省社院主要领导相继批示!

---平台效应

在平台建设这方面,青岛社会主义学院也不甘落后。青岛统战智库是青岛统一战线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于去年刚刚成立,办公室设在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今年以来,学院在推进统战智库建设发展中,紧紧围绕中心,聚焦15个攻势,强化平台思维,着力推动时代所需与专家所长的供需耦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资源耦合、集众家管理之所长的机制耦合、激荡思想多元共赢的效能耦合,在一系列互动耦合中发挥乘数效应,将统一战线资源要素加以聚集和放大,形成强大合力,更好服务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启了统战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专业化、常态化新局面。一年下来,收获满满。智库课题“青岛城市发展新格局视角下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研究”提出的“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推进对外对内交通体系高效衔接、大力发展联运业务、做好物流的增值服务、推进区域联动发展”政策建议,引起省、市主要领导重视,省委书记刘家义做出重要批示,青岛市市长孟凡利对此也先后2次做出批示。“提升城市工业形象,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青岛市产业聚集区规划设计研究”获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王建祥批示。

梦想如长风,鼓起船帆;目标如灯塔,引领征程。改革从来都是具体的,治理实践也都是鲜活的。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努力使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并不是一句空话,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学院采访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累并快乐着!虽然人很忙,但心不累,忙得有乐趣、有意义、有成就感。今天发生在青岛社会主义学院的制度与效能变革只是大青岛治理的一个小小缩影,一场更大的变革洪流正在青岛大地上涌动着、翻滚着,这股动能将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我们翘首以待!(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