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矛盾纠纷丛生,情况错综复杂。有时社区工作太棘手,项目进度无法推进;有时居民家难进,脸难看,话难听……
为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成立了老书记工作室,以“老”带“新”,协调化解各类社区矛盾,推进街道工作顺利开展让居民区“新”书记能够“接的上烟火,甩得开臂膀”。
对实事项目有疑惑,如何解开心结?
江宁路街道下辖16个居委会,近年来,随着街道旧改征收步伐的加快,有8375户居民实现了住上新居的梦想。但仍有“手拎马桶”593户,这些居民的生活条件仍然十分困难。
一户居民3口人,蜗居在14个平方的房子里几十年,两个50岁的儿子至今未婚;有的居民家中,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家家户户盼着旧改征收,改善居住环境。
当听到街道要进行“1平方米卫生间”改造项目时,武定路537弄123户居民无一赞成,坚决反对安装,负面情绪丛生。
“1平方米卫生间改造项目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一件实事、好事。”4月下旬,老书记深入一线,蹲点调查,听询居民反馈意见。原三星坊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老书记工作室牵头人吕少卿表示:“居民有怨气,我们听他们吐苦水,基本聊过三次之后,居民就不好意思再吵架了。”
老书记耐心倾听居民诉求 江宁路街道供图
为了解开居民心中的症结,一方面牵头召开由区房管局、置业集团等单位共同参加的居民联合接待会,让居民可以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政策和改造方案,帮助一些居民消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邀请区人大代表实地走访后,并提交了《关于武定路537弄居民反映成套改造项目未能推进的意见建议》的提案,让居民感受到人大代表在为他们“发声”。
在项目一筹莫展时,老书记凭借多年社区基层工作经验,迅速找到突破口,在社区工作者“进不去”的弄堂,他们能敲得开门,谈得上话,办得成事。
陷入僵局,老书记如何找到突破口?
“居民区工作者有基础有方法有说服力,我们熟悉群众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是群众的‘老熟人’。”吕少卿书记告诉记者,最多一次9个社区工作者找1户居民谈想法,往往一谈就是一个下午。
在街道领导的支持和居委会的努力下,老书记工作室经过近两个月的不懈坚持,逐步换得居民的理解与支持。6月份,第一只马桶安装完成,也打开了马桶安装的缺口。
“从左脚进敲左脚到能进家门,从言辞激烈到唠家常……我们与群众的心越来越近。”家住松江的吕少卿,从书记岗位退下后,便响应街道“号召”,重新投入到了街道的各类工作中。“怀着感恩的心态做工作,街道培养了我,现在街道需要我,我义无反顾。”
马桶安装前后对比 江宁路街道供图?
“他们一辈子的锻炼,遇事不慌,有恰当的判断,有经历有沉淀有时间。”江宁路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主任科员(主持工作)周鹏飞表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书记知冷暖知疾苦,能够伏下身静下心,协助街道中坚力量理顺关系,做好工作。
退休老书记徐捷之前在三乐里居民区做过10年的党总支书记,居民情况也相对较熟,遇到有居民就聊上几句,居民亲切地说:“徐书记现在变‘马桶’书记了”。徐书记总是微微一笑:“‘马桶’书记就‘马桶’书记,我来这里就是为了让每家都装上马桶”。
当询问工作方法时,徐书记说:“哪有什么技巧,就是把居民的事,当自家的事情来做,做群众工作不仅要走进居民家里,更要走进居民心里。”
2019年,江宁路街道剩余的593只马桶全部改造完成。
“退而不休”,老书记为何能成为“智囊团”?
“街道一批经验丰富,群众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退休老书记,他们是我们工作的宝贵财富。”江宁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沈虹说,在他们传帮带作用下,一批批年轻的居民区干部渐渐成长成熟,挑起了居民区工作的大梁。
如街道公务员许海樱,被选派到三乐里居民区挂职做党总支副书记,现任社区服务办公室主任;周鹏飞,被选派到联宝里居民区挂职做党总支书记,现在是社区管理办公室主任科员(主持工作);谢蓉,被选派到蒋家巷居民区挂职做党总支副书记,现在是党群工作办公室主任。
“与老书记并肩工作,经历了旧改基地居民征收和一平方米马桶改造,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不仅做成了还做好了。”众乐里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陈翊斐表示,在老书记的指导下,思想成熟了,学会了倾听,他们提供了解决疑难杂症的方法和思路,凡是遇到困难,他们总能“一语点醒梦中人”。
这些老书记“退而不休”,利用老书记工作室平台发挥余热,把群众最操心、最烦心的事解决好,推动工作落实见效。他们中有的独创了在弄堂口专断家务事的“板凳会”,有的熟悉法律法规,有的是足智多谋。
目前,老书记工作室已完成注册。当问及老书记工作室具体地址时,江宁路街道工作人员说到:“老书记工作室没有固定地方办公,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是办公地方,弄堂里、居民家就是他们工作的地方。”
(陆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