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洋的牵挂 ——海外学子心系祖国全力支援抗疫纪实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抗疫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疫情不仅吸引着国内百姓的关注,也时刻牵动着海外学子的神经。从抗击疫情的第一刻起,身处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海外校友会、学联就投入了为祖国募捐,支援祖国的行动中,在这场特殊的战“疫”里完成了一场场力量与温暖的接力。

跨越大洋的牵挂 ——海外学子心系祖国全力支援抗疫纪实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0-02-19 20: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抗疫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疫情不仅吸引着国内百姓的关注,也时刻牵动着海外学子的神经。从抗击疫情的第一刻起,身处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海外校友会、学联就投入了为祖国募捐,支援祖国的行动中,在这场特殊的战“疫”里完成了一场场力量与温暖的接力。

捐款捐物,海外学子竞速驰援

“昨天拿到了上大学以来挣得最多的一笔工资,一共367.3美元。这对我来说具有纪念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我决定将这笔收入全部捐给武汉红十字会。”这位来自北京、现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留学的“Jr”,1月25日晒出了自己的捐款明细。

看到国内医疗物资告急的消息,在日本京都留学的林伊雯和朋友快速行动,联系京都各地的药妆店,按照防护标准购买口罩,寄给国内有需要的人。她在微博上的号召吸引了更多留日学生的加入。目前她的志愿队已有了大阪、滋贺、大分3个小组。

面对严峻的疫情和国内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告急,海外学子、华人华侨纷纷开展支援行动,其中既有涓涓细流汇成的感动,更有校友会、学联奔忙的身影。

武汉高校的海外校友、全国各高校海外校友组织;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海外中国留学生们都行动起来了,为祖国,八方驰援。

“在48小时内,我们就将85副护目镜送到了武汉汉口医院,将100个防护面罩以及4000只一次性医用口罩送达了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这是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校友会2月3日的消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交付清单上,武汉当地医院的名单越来越长。

在亚洲,全韩中国学人学者联谊会发起在韩华人疫情防控专项募捐。不到10小时,共有两万余名在韩中国学生学者、华人华侨参与了本次募捐,共捐款近54万元人民币。“渡尽劫波兄弟在”,在一箱箱从日本大阪发往湖北省的物资上,印着鲁迅赠送日本友人的诗句。这些包含750件医用防护服、1000个医用帽子和1000只口罩的医疗物资,来自丰中市中日友好协会与当地留学生的联合捐赠。

在欧洲,1月24日,丹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开始号召捐款并接收来自正规渠道、资质齐全的防护物资。短短3天,2.4万只医用口罩以及医用手套、防护服和防护眼镜等物资已准备妥当;同一时间,由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华人学生协会发起,马德里市6所高校的中国学生会与马拉加中国学联携手,已完成募捐约11万元人民币,筹得防护服1780套;全英学联在1月27日收到物资援助需求信息后,当天就迅速成立了应急响应小组,与武汉市侨联展开筹款、物资采买、运输等全面对接工作。

在美国,武汉大学大纽约地区校友会已将筹集的1122套防护服、1582个护目镜、480只N95口罩等首批物资送往武汉。休斯敦北京大学校友会在10个小时内就募集到一万多美元,购置防护物资并打通了休斯敦—长沙—武汉物流通道转运。在波多黎各,虽然当地刚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害,当地中国留学人员也仅20余人,但他们依然积极奔走,在短时间内联合当地华人华侨捐款3800美元。MD安德森医学中心中国学联在第一时间,就通过北美华人医师联盟联系捐款、采购医护用品和对接捐赠等事宜……

跨过赤道,来自另一个半球的支援同样给力。截至1月28日,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澳新分会、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校友会和厦门大学澳大利亚校友会联合筹集到近两万件防护服,定向支援给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一约既定,万山无阻。成千上万的医疗物资正在跨越重洋来到国内的抗疫一线,在每一份物资里倾注的是全球华人华侨和海外学子对祖国的拳拳深情。

共克时艰,以专业力并肩抗疫

面对急迫的抗疫需求,如何快速找到合适的货源,如何打通物流通关渠道,如何保障自身和当地社区防疫安全?面对困难,海外学子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激活专业资源,赢得了与疫情的一次次赛跑。

24万只口罩、2.5万套防护服和4000个护目镜……1月30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捐赠、从德国法兰克福发往国内的首批医疗防护物资,经历三天的跨国辗转,抵达了湖北16个城市64家医院的117个科室。

在华中科技大学德国校友会秘书长何烁看来,校友会之所以能快速高效行动,得益于充分调动、发挥了校友们的专业力。“我们校友会中有在德国工作的医生和医学院的学生,这对我们迅速采购合格物资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得益于校友的专业知识,我们及时把德国供应商的产品文件进行了翻译,与国内标准进行对照,为大批量订货提供了底气。”

“从大年初一开始,我们就动员全球物流校友,利用国外的工厂、药店等资源,希望尽自己一点绵力,共克时艰。”深圳巨航国际物流公司董事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物流校友会会长胡新添介绍,为了缓解大量海外医疗物资运输、通关、交接的难题,他们还主动发挥专业积累和行业优势,协助海外捐赠货物实现快速落地,帮助捐赠方办理各类通关手续。

“我是7号从武汉天河机场回的东京,目前没有任何症状,需要去医院检测吗?”在新冠肺炎在线问询服务群里,刚刚从国内返回东京的某留学生问道。

“建议你先请假两周,在家观察,每天测体温。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来自东京大学医学部胃食道外科的张春东,作为轮值专家,在群里认真回复道。

该在线问询服务群,由全日本中国学生学者友好联谊会于1月23日创建,负责答疑的是来自国立传染病研究所、东京大学医学部、东京医科齿科大学、顺天堂大学医学部的10名博士生,截至1月30日,该在线问询服务群已为百余人提供服务。此外,各级日本学友会还积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新冠肺炎相关提醒及安全防护知识。

在国外,一批具有深厚专业背景的学会组织、学生社团,也高度关注着国内疫情发展,积极发挥所长为防疫控疫贡献着独特的海外力量。

在法国,旅法生物医学会利用学科优势,起草面向在法留学人员的公开信,科普疫情相关知识,提供医学咨询和心理辅导;在比利时,主要由华人华侨及留学人员组成的比利时华人专业人士协会,及时成立了由华人病理专家、公共卫生防疫专家和医护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为当地华人提供科学可靠的疫情信息,并及时向国内分享所在国防控疫情措施、研究进展等;在美国,由凯斯西储大学中美医疗峰会发起,北美各大高校联盟组织开展的“百万口罩”支援项目也在进行……

在这场五湖四海共克时艰的行动中,除了留学生、校友团体的专业力,境外学者们和机构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抗疫驰援。1月27日,在驻俄罗斯使馆教育处的指导下,中国留俄学生总会成立防疫工作组,并开通专设邮箱,向全体留俄学生征集有关疫情防控问题线索及加强和改进防控工作的意见;2月4日,一封由驻俄使馆教育处、中国留俄学生总会防疫工作组发出的《致全体留俄学子的一封信》里饱含关切,叮咛在俄学子注意健康,平稳情绪,配合学校防疫工作。

千山万水,以爱共盼春暖花开

“远的是距离,近的是心灵的守护与爱。我们与祖国同在!”

在社交网站流传的一段视频里,远在法国亚眠的中国留学生和国际友人一同为武汉、为中国加油。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在举国上下同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也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通过视频、音乐、绘画等各种形式,不仅为祖国送来了问候和祝福,还借助社交网络和媒体的力量,将情牵武汉、心忧疫情的心声,传递给了国人和世界。

“很快你就会消失殆尽,节奏正在加快,经历挫折但我们最后将继续……”1月底,节奏鲜明、用四川方言演绎的说唱歌曲《冠状病毒》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这首原创歌曲来自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求学的王隶沛,90后的他酷爱嘻哈文化,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他决定用自己喜爱的说唱形式和家乡方言,为武汉加油。在王隶沛的朋友圈,他写道:“虽然确诊人数在不断增加,但是海内外中国人众志成城。我希望用这首说唱,为抗击病毒加油打气!”

在加拿大,约克大学中国留学生联谊会发布了一条名为《一万一千公里的挂念》的视频,中国留学生们用家乡话为祖国、为武汉加油;在泰国清迈,中国留学生与外国友人一起,对着镜头说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有感于疫情严峻,一群十几岁的留学生在世界各地自发成立了一个团队CFND(Chinese Faith Never Dies),有人作词编曲,有人写文章拍视频,有人在学校演讲组织募捐,同时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创建账号,介绍中国防疫抗疫情况,讲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医生的感人故事。以此应援祖国,为武汉加油。

疫情发生后,正在韩国攻读博士的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师李丽,第一时间号召在韩中国留学生制作了预防新冠肺炎科普沙画及视频。

配合着武汉城市风光和湖北美景的图片,一曲旋律动人的钢琴曲《等待你的奇迹》,在社交网络上引起关注。虽然远在季节颠倒、晨昏相差的澳洲东部城市悉尼,留学生黄宇选择以自己擅长的方式,为武汉送上祝福和力量。

驻休斯敦总领事馆教育处的留言簿上,一位海外学子提笔写道:“我们在一起!与武汉携手同渡难关,汇聚爱心涓涓细流而成奋勇前进的磅礴之力,定能战胜疫情!”(统稿:记者梁丹 林焕新 采写:神州学人编辑部)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