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新冠”疫情猝然来袭,仿佛盛宴即开,突遭山洪席卷,还未来得及融入农历庚子年的欢庆,却在一夜间被拉入震惊、焦灼、悲痛和感动的汪洋。
有人一夜间失去亲人,也有人从平常人家被母亲宠溺的孩子,一夜间成为负重逆行,力担千钧,奋力施救的勇者。正因为有了这群人,很多年轻人不相信的词语、口号,变成亲眼所见的现实,比如大爱无疆、无私奉献……挺身而出的医护人员、自发迅速行动的志愿者、倾尽所有赶来的捐助者、义务送餐的小食店老板、没有一天缺席的城市环卫工人、只见匆匆背影的快递小哥,每一个普通个体都散发着英雄的光辉。
是的,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一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人民生命保卫战。
虽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却有难以想象的凶险。前赴后继,想方设法扼住病毒咽喉的白衣天使,与病魔争分夺秒抢时间。他们在最短时间踊跃报名,在请战书上摁下鲜红的指印,在党旗下发出庄严的誓言,义无反顾向险向难进发……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学识资历高低,他们无一不闪现战斗精神的光芒,在此危难时刻,它的光焰也照亮了每一位中华儿女,也提振着我们的信心。
疫情之下,共克时艰。没有一个人能置身度外。擦干眼泪,除了心痛和感动,每个人都应该迅速行动,各司其职。
上下同欲者胜。只有全国人民勠力同心,才能尽快战胜疫情,减少疫情对国家发展建设全局的影响。
不由得将思绪拉到17年前,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感染和病亡数字不断上升,空气中都弥散着哀伤和紧张的气味。“疑似”“隔离”的声音不时会在身边炸响,口罩、消毒水和体温计成为生活的必备品。
而2003年页是中国载人航天的首飞之年,14名航天员经过5年艰苦训练,正面临毕业大考的关键时刻,要从中选拔出执行神舟五号任务首飞梯队,任务重大而艰巨。为了中国人千年飞天梦圆,任什么也不能阻挡中国载人航天计划。
不忘职责的航天人坚守岗位,各个系统各个单位全部行动起来,为不耽误工作,有很多科研人员主动要求集体封闭,工作、隔离两不误。航天员的训练没有受到丝毫影响,教员和负责航天员医监医保医生以及相关人员一起毅然告别家人,封闭隔离,开启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全封闭训练。最终,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人第一次进入太空,多少人为此流下激动的泪水。
而2020年,对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的考验依旧艰巨而重大,中国的空间站即将在轨建造,任务空前密集。
疫情当前,航天人从未暂停征程。这个春节,很多人都在坚守岗位。就像阴霾中穿云破雾散射出的几缕阳光,一个个消息接续传来。2月5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安全运抵文昌,发射场合练任务全面展开。它将于4月中下旬,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执行首飞任务。目前,远望三号测量船也已启程奔赴远海,执行海上测控任务。
2月20日,捷报再传,一箭四星从西昌卫星中心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展试验。
也在这一天,抗疫战场传来好消息,新增确诊人数首次从黑压压的四位数,降至三位。
航天人和抗击疫情的白衣战士都在和时间赛跑。
17年前,非典疫情大暴发,让国人经受了血与火的锤炼。但万众一心,最终战胜疫情。今天,一方有难,各方驰援。危难之中,它更是一次事关人性和生死大义的考量。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逆行而上的白衣战士淡然地说,这是救死扶伤职业本能使然。
诚然,职业的担当和使命令仁心医者无法退缩。然而面对这样的“本能”,我们无法无动于衷,不泪目,不激赏,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和珍惜。
如果悲伤和焦虑能缓解同袍哪怕一点点的痛苦,我们愿意就此沉浸。然而,除了负性情绪的弥散,它也像病毒值得我们警惕。此刻,前方抗击疫情的英雄们还在奋力挽救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我们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也要多去想想肩上的职责,认真思考在这场大考中我们要写下怎样的答案。我想它是:勇气、努力、智慧和坚韧。
此时此刻,“见字如面”四个字有了特别的意义。我们被疫情阻隔,却有一样的心情,一样的热血,一样的悲欢,一样的决心。
见字如面,你我同行,一起迎接春天的新生,一起聆听太空的回响。
耳畔回响起熟悉的旋律----
你知道吗,多想活着,
欣赏红彤彤的日出
活着,只是为了去爱
活着是为了让孩子们永不忘
你知道吗,多想活着,
我会回来,即使倒下。
你知道吗,多想活着,
化成冬室里沉睡的樱桃仙子
为了在春天开花
长成新生大树。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