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新姿势,无人驾驶拖拉机开过来了!

正值东北地区春耕时节,在吉林省榆树市泗河镇双榆村,拓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正牵引着联合整地机在田里耕作。记者发现,在一大片农田里,只能看到一台农机和两位农民——一人负责操控拖拉机,另一人负责搬运化肥。

种地新姿势,无人驾驶拖拉机开过来了!

来源:新华网 2020-05-05 09: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长春5月5日电(记者薛钦峰)正值东北地区春耕时节,在吉林省榆树市泗河镇双榆村,拓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正牵引着联合整地机在田里耕作。合作社通过使用无人驾驶拖拉机,不仅节省了人力,还降低了粮食损耗,提高了耕作效率和效益。

轰隆隆的拖拉机沿着田垄快速行走,驾驶室里空无一人,方向盘自动调整着前进的方向。后面连着的联合整地机埋茬、旋耕、起垄、施肥一气呵成。

这台拖拉机安装了自动驾驶系统,方向盘右侧的一块小屏幕上,显示着规划好的行走路线。拓野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立新介绍,拖拉机上装有传感器,自动驾驶系统连接着方向盘上的电机,并通过北斗导航系统控制拖拉机的行进路线。

2017年,李立新去国外乡村参观学习时了解到了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化的农耕装备让他开了眼。那次回国后,他多方打听,从一家农机生产企业购买了一套无人驾驶系统。

自从用上了这套系统,合作社不仅人力成本降低,种地效益也提高了。“过去为了抢农时,每天三个农机手轮班干,现在一个农机手就行,晚上农机也能进地。”李立新说。

记者发现,在一大片农田里,只能看到一台农机和两位农民——一人负责操控拖拉机,另一人负责搬运化肥。

拖拉机走过,60多厘米宽的田垄笔直地延向远方。李立新指着田垄介绍,人工开拖拉机很难做到垄距不变,导致秋收时影响玉米收割,增加粮食损耗。“无人驾驶拖拉机行进路线笔直,保持垄距不变,实现精准播种,秋收时一公顷地能减少1000斤玉米损耗。”他说。

这几年,拓野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引进了免耕播种机、无人喷药机、籽粒收割机等众多大型智能化农机,覆盖粮食从种到收的整个流程。合作社流转、代耕和托管的近800公顷土地,一周时间就能种完。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农业大省吉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接近90%,保障了粮食作物的高效种植。

李立新说,还会继续引进大型智能化农机装备,打算把合作社的7台大型拖拉机全部安装无人驾驶系统,使生产效率更高,种地效益更好。

(薛钦峰)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