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村民开着拖拉机参加西藏那曲市尼玛县的春耕典礼。
新华社记者 侯 捷摄
4月22日,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工人为生产设备刷新漆。
程周平摄(人民视觉)
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虽然面临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中国经济社会运行正在加速恢复中。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一幅幅真抓实干的奋斗图景在各地展开。从稳岗位强技能,帮居民端牢就业“饭碗”,到脱贫攻坚、兜底帮扶,护住基本民生,再到稳市场保供应,畅通经济运行大动脉,连串重磅举措加速落地。
从“六稳”到“六保”,清晰有力的信号与行动温暖人心,鼓足信心,护航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力稳就业,保住市场主体
“工作稳定了很多,收入也增加了,内心很满足!”谭勇是贵州省沿河县甘溪镇桂林村村民,原本担心疫情会影响外出务工,没想到借着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供电局吸纳当地农民工就业的机会,他被招录为电力施工队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六稳”,以稳就业为首;“六保”,首要的仍是保就业。自疫情发生以来,针对返岗、招聘、培训、创业等方面的难题,系列政策为劳动者解忧,牢牢守住就业“饭碗”。
返岗难?“点对点”助复工。
“第一次享受‘包机’上班,真是又激动又暖心!”2月下旬,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的罗敏顺利复了工。罗敏在浙江嘉兴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上班,往常,她从老家返程,即使坐飞机加转车也要两天时间。这回政府包机只花了十三四个小时,而且一路费用全免。和罗敏一起回来的,还有40多家重点企业从四川宜宾、云南昭通等地接回的100多名员工。
截至4月16日,各地累计“点对点”运送农民工近600万人。通过“输出有组织、健康有检测、承运有防护、到达有交接、全程可追溯”的方式,保证农民工“从家门到车门、从车门到厂门”。
求职难?稳岗位促招聘。
“考虑到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签约效力将延续到顺利毕业为止。”来自签约单位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的消息,让应届毕业生黄子迅放宽了心。原定3月赴单位实习,受疫情影响,黄子迅的毕业、实习全被打乱了节奏。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为许多像她一样的应届毕业生解除了烦恼。
针对重点群体应聘求职难的问题,政策支持亦加大力度。国资央企推出“抗疫稳岗扩就业”专项行动,已提供岗位数超100万个;人社部组织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已发布岗位需求超过1500万人次。“春招”变“网试”,招聘转“云上”,线上招聘升了温。
缺技能?“海量”培训送上门。
“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很多知识,而且正是农忙季节,干活学习两不误。”四川宜宾翠屏区象鼻街道杨柳村的江丽华前一阵在家培训,收获不少。江丽华之前在成都一家餐饮店打工,受疫情影响,返岗时间比往年延后,便萌生了在家创业的想法。正好,赶上翠屏区推出返乡创业线上技能培训班。
近期,人社部向社会推荐54家线上平台机构,免费提供培训资源和服务,各地亦纷纷组织线上技能培训,各类课程可谓应有尽有。强了技能,就业底气更足。
稳就业,前提是稳企业,保住市场主体,才能稳住就业源头。
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系列真金白银的实招火速推出。据统计,仅今年一季度中国就累计实现减税降费7428亿元。人社部5月6日公布,中国已向320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423亿元,惠及职工8513万人。
“减了成本,担子更轻,手中又多了一分胜算。”许多企业负责人发出类似感慨。
“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有广大劳动者和企业家的共克时艰和拼搏奋斗,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说。
助农扶贫,兜牢基层运转
看着首批2吨芦蒿被物流专车拉走,种植户王宝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王宝所在的江苏南京栖霞区八卦洲街道是远近闻名的芦蒿产地,受疫情影响,物流受阻、销售犯难,当地数十吨芦蒿面临滞销困境。
南京市农业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苏宁易购紧急组建“助农专项小组”,打通绿色通道,将滞销的芦蒿从田间送往上海。第二天,这批新鲜芦蒿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哪里出现售卖难,就解决哪里的问题。”中国各部门、各行业协会纷纷行动起来。2月以来,商务部门累计收集全国5300余条农产品卖难信息,其中广西砂糖桔2月22日滞销近180万吨,经紧急协调,28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仅用4天销售近50万吨。
多一条销路就多一份收入。疫情之下,要保基本民生,助农增收、脱贫攻坚不能有丝毫放松。
扶持产业加力度。“贫困地区之所以容易出现滞销卖难,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因为设施不足、物流不畅、运距较远、成本较高,还有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针对这些问题,各地加强产地市场建设、市场信息服务、打造农业品牌,一系列过硬措施持续加力。
复工复产追进度。“把耽误的时间找回来”,各地扶贫企业、扶贫项目加速步入正轨。截至4月30日,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已达到去年的95.4%,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复工率达97%。
财政资金快拨付。早在3月底,财政部已累计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96.36亿元,下达时间比往年提前一个多月,易地扶贫搬迁等计划正有序实施。“确保资金尽快到位,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农业农村部规划财务司司长黄艳说。
对困难人群,民生底线同样要兜住兜牢。财政资金加大对低保、特困人员、流浪乞讨人员、孤儿等基本生活保障及医疗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厚实家底成为保障民生的底气。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调整的潜力和余地比较大,不会因为疫情问题而影响今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落实。”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说。
基层稳则事业兴,保基层运转同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方面,基层是地方社会管理和公共产品的直接提供者,也是包括精准扶贫在内的国家战略部署的终端实施者;另一方面,基层正常运转也直接涉及民生、保就业等方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说。
为牢牢兜住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今年以来,中央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确定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为基层运转补足财力。“总体上看预算安排能够满足相关支出需求,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说。
保障供给,畅通经济循环
水灵灵的鲜菜、瓜果装点出五彩缤纷的一隅;米、面、油、奶一件件商品铺满货架;口罩、酒精、消毒液也在显眼处摆上了。随意走进北京街头的超市,眼前大多是这样的景象。
“现在运营完全正常,货品齐全、供应充足。”北京超市发董事长李燕川说。
面对疫情大考,中国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资、电气水热等基本供应总体平稳,食品、药品、基础工业品、基本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这背后,是各方“稳”和“保”的努力。
保粮食能源安全,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产品保供稳价。
疫情突发,许多一线零售人打了一场保供稳价的“硬仗”。李燕川记得,春节那会儿,形势最是紧张。期间有一次,批发市场上大白菜价格涨到3元多一斤,到了超市一颗下来得40多元;那头,有顾客开始大量购买,一次性买走七八颗……
“不能这么卖!”李燕川赶紧联系蔬菜供应基地,原来,大白菜有的是,只是春节期间缺人手、缺运力。随即,他连夜派人从地里拉回两车大白菜。第二天一早开张,超市发货架上大白菜售价是1.39元一斤。为了告诉大家“菜管够”,以往不上门面的笼车被推到货架旁,两三百颗大白菜整整齐齐码放着。
供应上来了,价格稳住了;货源充足了,消费者也就安心了。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到4月末,猪肉批发价格已连续10周下降,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供给增加,价格基本回落到常年水平。粮食、蔬菜等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又鼓足了未来丰收的信心。
有国际人士称赞:即便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中国的食品供应以及价格一直保持稳定”。中国扛住了非常时期、关键时期的考验!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力促复工复产达产。
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电子旗下冠捷科技北京分部的厂区内,智能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原本标配700人左右的厂区,如今已有800多位员工为订单生产忙碌着。作为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这家显示器与液晶平板电视的生产制造商先后带动235家供应商实现复工复产。
“配套企业必须动起来才能满足订单需求。”负责北京厂区采购部的王权与京津冀区域内的配套企业紧密对接,上下游齐心,带动产能不断爬坡。
企业之间相互扶持,各级政府在招工、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大力支持,推动复工复产进度加快。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达到99.1%和95.1%,其中湖北省分别达到98.2%和92.2%。
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正式开工;日本丰田计划与一汽合作,在天津投资兴建电动车工厂;星巴克将在江苏昆山投资1.29亿美元建造咖啡烘焙工厂……快速复工复产,畅通经济循环,也增强了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随着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经营逐步走向正常,订单完成情况不断好转,一批外资新项目即将落地,这充分说明中国投资环境的稳定性和坚韧性。”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袁达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指出,中国经济出现的复苏趋势令人鼓舞。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多次表示:“中国经济具有较强韧性,通过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中国经济正在重返正轨。”
疫情在中国的流行高峰已经过去,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鼓足信心,拥抱希望,暖意越来越浓了!
(李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