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天更蓝水更清,美丽中国画卷正徐徐展开

渤海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海区,2018年,生态环境部等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吹响了治理的“冲锋号”。柏仇勇说,“十三五”以来,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逐年增加、重度污染水体逐年减少,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世界环境日|天更蓝水更清,美丽中国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 2020-06-05 20: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近年来,通过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管控、生态保护和修复,公众自觉每月少开一天车,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蓝天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美。

6月2日公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印证了这三个“越来越”。公报显示,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其中15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46.6%;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海水质量状况持续改善,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有所提升,海洋功能区环境满足使用要求。

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

为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2013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全面打响。

蓝天保卫战从调整能源、交通等结构,加快重点行业深度治理等方面入手,成效不断显现。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说,2019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7.7%,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增至23.4%。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实现“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全覆盖,2019年完成散煤治理700多万户。

“公转铁”也取得重大突破。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7.2%,京津冀的增长达26.2%;全球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浩吉铁路建成通车,年运输能力达2亿吨。

“2019年,持续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累计达8.9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6%,推动全国222家钢铁企业启动超低排放改造。”刘炳江说,秋冬季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期,通过连续三年治理攻坚,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超过10%,重污染天数分别下降超过30%。“三个区域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均为近三年最好水平”。

“蓝天越来越多了。”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说,“十三五”以来,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21.7%。重污染天数由平均10天下降到6天,减少了40%,北京由43天下降到4天,减少了约90%。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吹响“冲锋号”

渤海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海区,2018年,生态环境部等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吹响了治理的“冲锋号”。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说,“污染在海里,根子在陆上”,渤海3000多公里海岸线的入海排污口做到了“应查尽查”,50条国控入海河流中46条的水质达到目标要求;清理非法和不符合分区管控要求的海水养殖面积53万多亩,各沿海城市建立了“海上环卫”制度;计划实施61个生态修复项目。

综合治理措施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2019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77.9%,已超过2020年约73%的目标;修复滨海湿地280公顷,整治修复岸线新增13.7公里。

柏仇勇说,“十三五”以来,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逐年增加、重度污染水体逐年减少,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由2012年的452个增加到2019年的817个,“水质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美”。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在看到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还要清醒认识到,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十四五”还要继续打好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努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产品。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李禾)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