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土列尔村位于四川大凉山,进出村子必须小心翼翼地攀爬一段有800米落差的悬崖,“悬崖村”因此得名。2020年5月,“悬崖村”84户贫困户陆续搬迁至山脚下的新家。
1
因好奇心而来
因求知心而留下
吉伍尔洛是“悬崖村”的幼儿园老师。她是嫁到这里来的,老公很早就告诉过她,“悬崖村”太艰苦,进出都不容易,要爬“吓死人”的藤梯。
不过,出于好奇,吉伍尔洛还是想看看老公生长的地方是什么样。于是,她应聘了这里的幼教,直到体检完毕,才告诉老公这件事。
一间房,几个塑料圆凳,一块小黑板,这就是村里的幼教点。
吉伍尔洛说,对长期居住在“悬崖村”的村民来说,他们不知道老师是干什么的,觉得“文化”也没有用处。村民中有的愿意让孩子报名上学,有的却不想,吉伍尔洛就和村干部一家一家走访,劝村民让孩子来念书。
吉伍尔洛介绍,自己的孩子体质不好,在“悬崖村”,孩子的口粮都是问题。为了生活,她曾决定离开。
然而,村里的孩子已经有了对知识的渴望。吉伍尔洛准备走时,有孩子拉着她不让她离开。
为了留住老师,他们还拿来了自家的粮食给她的孩子吃。吉伍尔洛很感动,最终,她决定留下来。她说,自己如果走了,太对不起这些孩子了。
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幼儿园有了电视、网络,还给孩子们配发营养早餐,安装了午睡用的床。这让吉伍尔洛更觉得不能走了,她说,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悬崖村”的希望,环境的改善一定会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2
爬藤梯,走钢梯
“悬崖村”有了“高速路”
过去因为不通路,“悬崖村”是一个方方面面都困难的地方。入学难、就医难,种的东西想卖出去也难。
为了保证基本的交通,藤条搭成的梯子成了这里连接外面唯一的路。
学生们要从早到黑,顺着藤梯走18公里才能到学校。村民们好不容易背点农货下山卖,价格也被压得很低,因为再背回去更不划算。
要改变这种生活现状,修路就成了必须闯的关。在乡干部、村干部的积极努力下,州、县两级财政在2016年拨了修路专款。2017年,一段2556级的钢梯,让“悬崖村”有了通往外界的“高速路”。
3
“悬崖飞人”做直播
带动“悬崖村”旅游热
2017年,“悬崖村”搭起了进出的钢梯,这加速了村子和外面的连接。年轻人更是通过网络,把村子介绍给了外面的世界。
某色拉博是整个“悬崖村”爬山最快的人,从山顶到山脚,只要15分钟。于是,他有了“悬崖飞人”的称号 ,他就是靠着做直播,把外面的游客吸引到了“悬崖村”。
贫困户搬迁后,“悬崖村”开发具有彝族特色的传统民俗村落,也计划利用周围大山大峡谷的环境,开发攀岩、登山等户外项目。这更加坚定了某色拉博发展“悬崖村”旅游业的决心。
今年5月
“悬崖村”84户贫困户
搬迁至山脚下的社区新家
周边配套的学校和医院也在迅速建设中
藤梯到钢梯
再到楼梯的迈进
见证了“悬崖村”人的脱贫之路
村书记帕查有格说
咱们的老百姓一定会把未来的日子
过得越来越好
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