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6-08 14: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两会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加油站。两会甫落幕,征程再出发。全国上下加快落实两会精神,再接再厉,攻坚克难,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如期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脱贫攻坚要有经济增长做支撑。要“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目前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剩余贫困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病人、残疾人等。要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脱贫攻坚挑战更大、任务更重。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都要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

疫情常态防控和脱贫攻坚要两手抓两手硬双促进。在抓疫情常态防控和啃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时,不能被困难所吓倒,应该做到越是困难越向前。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形势和困难,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广大干部应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要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加快复工复产复市,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脱贫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比如,地区领导干部开设抖音账号,推广直播带货,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千方百计把扶贫产业巩固住。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下大力气开发更多公益岗位,努力扩大劳务输出,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确保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对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搞好脱贫攻坚普查。继续执行对摘帽县的主要扶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只要我们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脱贫攻坚的任务一定能够完成,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要用更大力度攻坚克难。在脱贫攻坚时要有更新的思路,更多的高招。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社会活力,凝聚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底气。要牢牢把握精准要义脱贫攻坚。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重点关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加快补齐贫困地区涉水基础设施和生态修复的短板弱项。要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推进农村集体土地集约化利用、厂房设施市场化经营、集体闲置资金资本化运营,唤醒沉睡的资产,为脱贫致富、振兴乡村增添新动能。广大企业要继续加大贫困地区农产品采购和贫困劳动力用工,稳步增加贫困地区增收渠道。要正确应对疫情影响下市场波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应对风险,巩固脱贫成果。广大干部作风要更实,干劲要更大。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广大干部群众要用更强韧劲、更大毅力脱贫攻坚。要持续努力,绝不浅尝辄止,绝不半途而废。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坚持国家现行脱贫标准,努力增加扶贫投入,强化扶贫各项措施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未摘帽贫困县和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要扎实推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今年要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通过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等方式,努力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汇聚起全社会支持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要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带头作用,以决战决胜的坚定信念,以苦干实干的扎实作风,瞄准短板弱项,不断推进脱贫攻坚战取得新成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全力推进脱贫质量“回头看”,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特困群众兜底保障等政策,确保农村经济在防控疫情中稳步恢复,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形成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宏伟大业。

(仲计水,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

(仲计水)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