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村民集体搬家 悬崖特色成就旅游开发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今年将实现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国家级英文媒体《中国日报》推出系列报道介绍全国不同地区在消除贫困和改善民生方面所做的努力。

“悬崖村”村民集体搬家 悬崖特色成就旅游开发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7-13 17: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4岁的彝胞某色子哈在家中一边弹着吉他,一边面对手机,用彝语现场直播一首舒缓的民谣,民谣讲述的是彝胞热烈欢迎客人到家的故事。

某色子哈搬到新家才一个月。新家在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区,里面有自来水、电和其它现代化设施。

他说:“家里非常舒适,我享受着从未有过的现代设施。这里有我需要的一切” 。

5月12日,四川省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第一批26户贫困户带着家什陆续下山准备搬新家。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今年5月初,某色子哈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其他80多户村民开始搬入县城的新公寓,此举是全国扶贫工作的最新举措之一。

据介绍,昭觉县在实现国家制定的今年年底前消除极端贫困,即年收入低于2300元人民币(325美元)的目标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截止2019年底,昭觉县191个贫困村已退出136个,15239户67932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1.8%降至11.3%。

截止2020年6月10日,全县剩余的55个贫困村、7081户33073名贫困人口均已达到退出标准。预计2020年“悬崖村”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将达9000以上,较2014年精准识别时贫困户的人均收入1961元,将实现近五倍的增长。

昭觉县的扶贫措施涉及住房、健康和创业等领域。县里计划给4800多户困难户提供安全的保障性住房,举办超过10万场农民夜校班、近万场技能和创业讲座,以及兴办农村家庭公共卫生和环境工程。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和集团也与昭觉县的农业部门合作,帮助昭觉建立工业体系。

昭觉县分管扶贫的副县长廖宇超说,昭觉县的扶贫措施涉及到多层次、多方面,根本做法是靠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以及增加收入渠道来挖掘昭觉县在地理、经济和其它方面的优势。

他说:“这是有针对性的努力。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居民继续为经济作出贡献,成为社会的一部分”。

藤梯变钢梯

位于海拔1400米的悬崖上的阿土列尔村四年前引起了广泛关注,当时国内一家报纸刊登了当地学生为上学攀爬绵延800米的藤梯的照片。村民们每周一次到几公里外的市场买一次生活必需品,卖自家的川椒、核桃等农作物,都要攀爬藤梯。

5月13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悬崖村”51岁的莫色达体和妻子巴格阿里早早起床收拾行李,他们将走下钢梯,走上楼梯,开始新的生活。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17年3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了解到当地建了新的铁梯,心里稍稍松了一些。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为帮助阿土列尔村村民,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和昭觉县政府拨款100万元人民币建造了一个由金属杆组成的,2556级带扶手的钢梯,使他们更安全地进出村里。有了新的钢梯,村民们前往最近的乡镇的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只需要一个小时。

昭觉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阿克鸠射写过一本名为《悬崖村》的书,该书详细介绍了阿土列尔村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他说,攀爬条件的改善无疑助力于阿土列尔村的进步。现在很多游客前往该村,为当地经济做贡献。

该村将成为当地政府把乡村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一个锚点。尽管大多数村民搬到了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好得多的昭觉县城,少数家庭仍然留守阿土列尔村为游客提供食宿旅游服务。

阿克鸠射说:“自从阿土列尔村成为人们的焦点以来,变化非常显著,我们期待着其下一步更大的发展。”

旅游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根据当地政府对阿土列尔村村民在县城所住新房的补贴政策,每位村民为25平方米的住房支付仅约3000元。新房最大面积为100平方米,是给四口之家或四口以上的家庭使用的,入住者支付上限仅为1万元。阿土列尔村村民入住在县城的新房,每户还可获得近2000元资助购买家居用品。当地居民说,该县类似楼盘的平均价格约为每平方米4000元,可见政府对阿土列尔村村民的支持力度很大。

5月13日,一对夫妇在昭觉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南坪社区新家阳台上给亲戚打电话。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某色子哈说,近年来大批游客涌入,他们买他家的核桃、橄榄油和其它农产品,使他的年收入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万元左右。随着游客增加,仅仅他的核桃价格就增加了两倍,达到每公斤15元左右。

某色子哈和弟弟从阿土列尔村悬崖边的土坯房搬到了县城里的50平方米的公寓里,为了增加收入,他还在城区找工作。但是,像其他新搬到县城的阿土列尔村村民一样,某色子哈在山上保留着自己的一小块土地。他为社交媒体粉丝直播自己唱的歌和表演,粉丝中很多人购买他的农产品。他在视频分享网站抖音上的粉丝至少有5000人。

昭觉县这次给阿土列尔村村民在县城里准备了四个安置点,某色子哈和2700多名村民搬到了其中的伊乌社区。伊乌社区党委副书记阿皮拉日说,社区有很多便利设施,如食堂、居民文化活动中心、儿童学习区,甚至还有一个零售区,卖传统民族产品和手工艺品,如彝族刺绣,以提高居民收入。

他说:“村民不是简单完成从土坯房到楼房的过渡,我们在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48岁的阿土列尔村村民某色伍哈5月中旬搬到南坪社区,他的三居室新家面积100平方米,位于总高5层的楼房最顶层。他有四个孩子,19岁的大儿子和他一起住在新家,其他家庭成员将在最近几个月从悬崖边的阿土列尔村搬过来与他们团聚。

某色伍哈说,有扶手的钢梯建成后,位于悬崖边的阿土列尔村有了游客。他在村里最高处摆了一个村里前所未有的摊子,向游客出售当地的点心,每月能挣到2000元,收入比他以前从事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计划在县城新家所在的社区开一家商店,继续销售阿土列尔村当地商品,包括他自己家里的农产品。

他说:“搬到县城的新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我们可以保持与阿土列尔村的联系,同时可以享受县城里更好的社会福利,如医疗、教育等。我的孩子们已经得到了我从未有过的机会。我最小的女儿才7岁,普通话说得比我好得多。她在阿土列尔村上学很开心,我们都期待着搬完家后,我们在县城新家团聚”。

在通往阿土列尔村的山坡上,54岁的赤木阿史向尝试攀爬钢梯的游客出售村里的特产。在旅游旺季,她一天收入能达到300元。而从前,她只能靠种地过活。

她说:“我从5岁起就在阿土列尔村了,这里变化太大了”。

学校设施得到改善

位于阿土列尔村山脚下的村小学也在升级换代,学校具有能够为600名学生提供食宿的设施。村小学从2016年的3个年级增加到现在的5个年级8个班529名学生。每名学生每年补助标准为4500元。

高娟两年前开始在当地村小教书,这位30岁的老师教语文和数学课程,她认为扶贫措施对学生的积极影响非常振奋人心。

她说:“学生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教育,而学生们也在影响着他们的家庭,让其更加注重健康和卫生”。

11岁的学生吉巴子里很喜欢在学校学习。在钢梯建成之前,她通常要花三个小时从山顶的家到达学校。她说钢梯建成之后攀爬时间减少了一个小时,而且攀爬的经历也更令人愉快。她对县城的新社区和新学校充满期待。她说:“我还想将来到北京参观”。

(许经麟、黄志凌)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