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铜墙铁壁”科学应对汛情大考

水情大灾情减轻的变化,得益于近年来我国注重水利设施建设,牢牢筑起“铜墙铁壁”,使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日益完善。从新安江水库9孔泄洪降低库区风险,到三峡水库拦蓄洪水保下游安全——今年入汛以来,截至7月13日,我国大中型水库已累计开展2297次水库调洪工作,拦蓄洪量超过647亿立方米,这样的减灾成果来之不易。

筑“铜墙铁壁”科学应对汛情大考

来源:中国经济网编辑:赵柠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暴雨洪水集中频繁发生。全国40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黄河上游、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太湖、淮河先后发生1号洪水。目前,鄱阳湖水位已突破1998年历史极值,“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已在长江上游形成,太湖水位涨至保证水位,预计仍将持续缓涨,湖北、江苏等多地启动防汛Ⅰ级响应,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面对今年的汛情,很多人将其与20多年前的1998年特大洪水作对比。尽管从降水量来看,6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369.9毫米,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但各地因洪受灾的损失却低于当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综合防汛抗洪能力早已今非昔比:12.1万处水文测站监测、31.2万公里的5级以上堤防挡水、9.88万座大小水库调节、98个蓄滞洪区调蓄……   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与前5年同期相比,因汛情受灾人口下降7.3%,倒塌房屋数量下降69.3%,直接经济损失下降9.4%。   水情大灾情减轻的变化,得益于近年来我国注重水利设施建设,牢牢筑起“铜墙铁壁”,使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日益完善。   水文测站就像是坚守在一线的防汛“哨兵”,及时记录雨量、流量、流速等数据,为防汛救灾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目前,我国现有水文测站达12.1万处,覆盖有防洪任务的5000多条中小河流。水文测船、在线测流设备、自动雷达测流仪……一项项高精尖技术让水文测站数据更精准、预报计算速度更快捷。   1998年时,水文部门收集全国3300个站点的信息需2小时;现在,收集全国12万多处站点的实时信息,仅需十几分钟,制作或发布全国大概930条河流2300个站点的预报也只需2小时左右。“洪水预报预测在此次长江、太湖流域防汛中发挥重要作用。”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介绍,7月2日,长江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水文部门提前2天就作出了精准预测,为洪水灾害的防御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科学调度水工程,江河上下游协同作战,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表示,要根据预报成果,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和左右岸,充分掌握水库群、下游堤防等各因素底数、现状和发展变化情况,科学精细实施水工程联合调度,适时预泄腾库,充分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尽力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从新安江水库9孔泄洪降低库区风险,到三峡水库拦蓄洪水保下游安全——今年入汛以来,截至7月13日,我国大中型水库已累计开展2297次水库调洪工作,拦蓄洪量超过647亿立方米,这样的减灾成果来之不易。   在科学调度水工程的过程中,水库群协同作战、集团作战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长江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为减轻三峡水库的压力,调度部门决定启用上游水库群,联调联控共同发力。”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尚全民介绍,通过调度溪洛渡、向家坝水库和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同步加大拦蓄力度,分别降低沙市、莲花塘、汉口、湖口水位3米、0.8米、0.5米、0.2米。   据了解,自2012年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批复以来,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库范围从10座逐步拓展为今年的41座,它们组成了长江流域防御洪水的“最强防御军团”,牢牢把守流域每个关键节点,充分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2014年,国务院要求分步建设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开工146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引江济淮、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淮河出山店水库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等32项工程相继建成,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然而,治水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不能一蹴而就。在应对汛情中,水利建设与管理暴露出的短板仍须补齐:病险水库数量多、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偏低、蓄滞洪区启用难、大型湖泊洪水外排能力不足。   为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补齐重大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短板,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20年至2022年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包括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灌溉节水和供水、水生态保护修复、智慧水利等五大类。这些工程实施之后,预计可以新增防洪库容约90亿立方米,治理河道长度约2950公里,新增灌溉面积大约2800万亩,增加年供水能力约420亿立方米。   “重大水利工程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表示,今年以来,重大水利工程已经开工22项。下一步,水利部将继续细化相关措施,多开工、早开工,尽早地把这些工程建成,“这将对整个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发挥积极作用,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安全保障产生直接作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标签: 分享:最新推荐新闻文娱体育环创城市 查看更多 > 国际锐评 【国际锐评】蓬佩奥之流南海作妖的企图必成泡影 【国际锐评】稳步复苏的中国经济将为世界开辟新机遇 【国际锐评】杯弓蛇影的美国政客已成当今世界和平的巨大威胁 查看更多 > 国际3分钟 印度对华“大招”不断 损失可能大大超过中国 博物馆还是清真寺?这是一场考验…… 老挝前副总理:坚信中国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查看更多 > 国际视频 印尼南苏拉威西省洪灾造成38人死亡 连锁百货闭店 德国经济面临考验 日本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有所回落 关于我们 关于本网 联系本网 本网招聘 业务概况 环球资讯 劲曲调频 轻松调频 国际在线 商务合作 广播广告 网站广告 舆情智库 云发布 更多链接 网站声明 友情链接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国际在线新闻微博 国际在线微博 国际在线微信 ChinaNews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891032 举报邮箱:jubao@cri.com.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8892232 监督邮件:jchsh@cri.com.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2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120016号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 199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2020-07-20 17: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暴雨洪水集中频繁发生。全国40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黄河上游、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太湖、淮河先后发生1号洪水。目前,鄱阳湖水位已突破1998年历史极值,“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已在长江上游形成,太湖水位涨至保证水位,预计仍将持续缓涨,湖北、江苏等多地启动防汛Ⅰ级响应,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面对今年的汛情,很多人将其与20多年前的1998年特大洪水作对比。尽管从降水量来看,6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369.9毫米,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但各地因洪受灾的损失却低于当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综合防汛抗洪能力早已今非昔比:12.1万处水文测站监测、31.2万公里的5级以上堤防挡水、9.88万座大小水库调节、98个蓄滞洪区调蓄……

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与前5年同期相比,因汛情受灾人口下降7.3%,倒塌房屋数量下降69.3%,直接经济损失下降9.4%。

水情大灾情减轻的变化,得益于近年来我国注重水利设施建设,牢牢筑起“铜墙铁壁”,使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日益完善。

水文测站就像是坚守在一线的防汛“哨兵”,及时记录雨量、流量、流速等数据,为防汛救灾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目前,我国现有水文测站达12.1万处,覆盖有防洪任务的5000多条中小河流。水文测船、在线测流设备、自动雷达测流仪……一项项高精尖技术让水文测站数据更精准、预报计算速度更快捷。

1998年时,水文部门收集全国3300个站点的信息需2小时;现在,收集全国12万多处站点的实时信息,仅需十几分钟,制作或发布全国大概930条河流2300个站点的预报也只需2小时左右。“洪水预报预测在此次长江、太湖流域防汛中发挥重要作用。”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介绍,7月2日,长江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水文部门提前2天就作出了精准预测,为洪水灾害的防御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科学调度水工程,江河上下游协同作战,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表示,要根据预报成果,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和左右岸,充分掌握水库群、下游堤防等各因素底数、现状和发展变化情况,科学精细实施水工程联合调度,适时预泄腾库,充分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尽力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从新安江水库9孔泄洪降低库区风险,到三峡水库拦蓄洪水保下游安全——今年入汛以来,截至7月13日,我国大中型水库已累计开展2297次水库调洪工作,拦蓄洪量超过647亿立方米,这样的减灾成果来之不易。

在科学调度水工程的过程中,水库群协同作战、集团作战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长江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为减轻三峡水库的压力,调度部门决定启用上游水库群,联调联控共同发力。”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尚全民介绍,通过调度溪洛渡、向家坝水库和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同步加大拦蓄力度,分别降低沙市、莲花塘、汉口、湖口水位3米、0.8米、0.5米、0.2米。

据了解,自2012年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批复以来,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库范围从10座逐步拓展为今年的41座,它们组成了长江流域防御洪水的“最强防御军团”,牢牢把守流域每个关键节点,充分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2014年,国务院要求分步建设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开工146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引江济淮、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淮河出山店水库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等32项工程相继建成,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然而,治水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不能一蹴而就。在应对汛情中,水利建设与管理暴露出的短板仍须补齐:病险水库数量多、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偏低、蓄滞洪区启用难、大型湖泊洪水外排能力不足。

为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补齐重大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短板,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20年至2022年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包括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灌溉节水和供水、水生态保护修复、智慧水利等五大类。这些工程实施之后,预计可以新增防洪库容约90亿立方米,治理河道长度约2950公里,新增灌溉面积大约2800万亩,增加年供水能力约420亿立方米。

“重大水利工程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表示,今年以来,重大水利工程已经开工22项。下一步,水利部将继续细化相关措施,多开工、早开工,尽早地把这些工程建成,“这将对整个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发挥积极作用,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安全保障产生直接作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

分享:    最新推荐北美观察丨美国大学“被逼”面授 学校复课沦为政治工具2020-07-20 17:16日本疫情升温 经济再生相再度呼吁贯彻远程办公2020-07-20 17:12新型肺炎疫情应对疫情不力特朗普选情告急 落后拜登15个百分点2020-07-20 16:40特朗普智利加强长途车站防疫措施2020-07-20 16:33新型肺炎疫情“推特”回应名人账户遭入侵:黑客锁定130个账号_fororder_timg2020-07-20 16:20G20峰会即将在大阪举行 大阪环球影城强化安保措施2020-07-20 15:38

(朗普)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