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建房在疏堵之间回归法治轨道

近日,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下发《关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的通知》和《关于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的通知》。两份文件,一堵一疏,既表明了严防死守耕地红线的坚定决心,也传递出了切实保护农民建房需求的民生温度。

让农村建房在疏堵之间回归法治轨道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0-08-04 17: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下发《关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的通知》和《关于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的通知》。两份文件,一堵一疏,既表明了严防死守耕地红线的坚定决心,也传递出了切实保护农民建房需求的民生温度。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而耕地则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所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耕地保护是关乎14亿人吃饭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闪失。不仅如此,耕地除了关乎粮食安全,更是“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影响农田小生态,也关乎区域大生态,关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

近年来,从三令五申严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到“大棚房”清理整治,再到“违建别墅”专项整治,虽然起到了一定震慑作用,但我们看到,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现象正从局部向全国、从普通房屋向楼房别墅、从农民自住向非法出售、从单家独户向有组织实施蔓延,尤其是强占多占、非法出售等恶意占地建房行为,触碰了耕地保护红线,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2019年耕地保护督察结果显示:当年全国违法违规占用耕地114.26万亩,其中占用永久基本农田14.34万亩。

形势之严峻,不容丝毫懈怠,必须高悬利剑,坚决堵住乱占耕地建房的口子。此次亮出“八不准”这一“负面清单”,将当前最突出的、最显而易见的典型违法情形,以“零容忍”态度向全社会广而告之,就是要发挥事前防范和警示教育作用,让心存侥幸者望而却步,让法治观念淡薄者更加清楚禁区在哪里,不让法律法规成为“摆设”,不让“别人建,我也建”继续上演。

彻底的根治需要疏堵结合。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的问题由来已久,病因复杂。为此,《关于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的通知》围绕保护耕地、保障农民合理建房需求、保护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明确提出“计划单列、审批下放;规划管控、统一占补;一户一宅、注意分户合理性”的要求,就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实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需求,从源头上解决违法乱占耕地建村民住宅的问题。

值得提醒的是,解决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需要特别讲求工作方法。农村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村民福祉和社会稳定。在对待违法违规存量问题上,必须把握好工作重点和节奏,分步分类、积极稳妥地处理好。

耕地保护关乎千秋万代。当前,中国正处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节点,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持续进行中,国内外粮食生产和贸易不确定风险增加。只有牢牢守住关乎十几亿人“饭碗”的耕地红线,才能为“六保”“六稳”保驾护航。今天,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八不准”,就是呼吁每个人拿出对国家和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依法依规用地,将保护耕地转化为自觉行动,让农村建房回归法治轨道,让我们的“饭碗田”守得更牢靠。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