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开新边疆】废弃矿坑变身度假区 好山好水带来好生活

让百姓享受生态福利  任建飞介绍,天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项目不仅仅是要把荒山变绿,还要实现生态扶贫、旅游扶贫,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幸福花开新边疆】废弃矿坑变身度假区 好山好水带来好生活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20-08-04 18: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兴安盟8月4日讯(记者 武晓娟 董家朋 张相成)格桑花海风中摇曳,潺潺流水园中流淌,高大绿树哗哗作响……8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内蒙古乌兰浩特的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时,天公不作美,刚开始天气阴沉,继而狂风大作、大雨倾盆,但这里的景色还是非常美丽。

“以前这里是个废弃矿坑,光秃秃的,现在经过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旅游体验区。要是你们在天气晴好的时候来,景色会非常好看。”乌兰浩特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任建飞有些骄傲但又有些遗憾地说。

环境好了,生活也好了

过去,由于干旱缺水、私挖滥采等原因,这里植被覆盖率低、废弃矿坑和山石裸露,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2016年11月,乌兰浩特(读者无法理解与讯头中的兴安盟是什么关系?)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天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项目。项目按照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以蒙古马文化为主题,以生态修复为导向,利用栈道桥梁构筑神骏廊桥地标性景观,通过格桑花海和矿坑修复实现荒山复绿,同时与发展全域旅游相结合,打造天骄天骏核心景区。现在,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A区天骏花田区已建成开业。

“以前打石头,现在种树,活儿轻了,钱还多了。”现年51岁的冯海文是度假区的一名养护工人,他肤色黝黑,有些腼腆,但讲起近些年的变化来还是很兴奋。

18岁时,冯海文就开始在附近的采石场打石头,经常是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天黑才回家。“那时候累得饭都不想吃,就想躺床上睡觉。”2008年前后,由于效益低下,加之对周围环境破坏严重,采石场被关闭,随之而来的是冯海文也失业了。之后,他辗转多处打零工。直到去年,他开始进入度假区工作。“现在这儿的环境多好啊,钱也不少拿。” 冯海文笑着说。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度假区的保洁员王君。王君今年35岁,是附近的村民,她的父亲曾在这里采石头。“那时候父亲工资不高,一年才几千块钱,我们家三个孩子,也就是勉强维持温饱。”王君回忆起20年前的事情说,“现在这儿的生态环境变好了,我的收入还行,我们村好几十人都在这儿工作。”

让百姓享受生态福利

任建飞介绍,天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项目不仅仅是要把荒山变绿,还要实现生态扶贫、旅游扶贫,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现在,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A区天骏花田区里有固定员工300多人,其中100多人是周边村里的贫困户和闲置劳动力。如果整个天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项目完成,将能够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闲置劳动力1000余人。现在景区里还会每天雇佣零工300-500人,对花卉植被等进行维护。

除了直接带动就业外,据任建飞介绍,在景观生态修复建设和景区运营中,还会定点采购各乡村的特色产品,比如大米、肉类等,实现定点销售,进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在景区里也会安排一些档口,让有经营意愿的人参与景区运营,销售一些网红商品或工艺品,从而做好“后备厢经济”。景区通过多种参与方式,提升周边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励他们积极保护环境,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谈及对未来的期待,任建飞表示,要用3-5年的时间,将天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项目做得更好,按照施工进度,高质量、高标准保护好乌兰浩特的生态,让广大市民享受生态福利。

(武晓娟 董家朋 张相成)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