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经开区30周年】教育事业“三十而立”:呕心沥血只为培养引进更多人才

如今,“三十而立”的赣州经开区已有各级各类学校128所。形成了“城乡一体、体系完善”的学校大格局。尤其是近十年来,赣州经开区的教育事业更是飞速发展,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不再是梦想。

【赣州经开区30周年】教育事业“三十而立”:呕心沥血只为培养引进更多人才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8-10 16: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8月10日电  “在1990年,经开区成立之际,教育事业十分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学点大多是一到三年级,一大片区的村落才有一个村完小,乡镇的中学也很落后。”回忆当年,赣州经开区社管局基建科科长饶彬玉感慨万千。

如今,“三十而立”的赣州经开区已有各级各类学校128所。形成了“城乡一体、体系完善”的学校大格局。尤其是近十年来,赣州经开区的教育事业更是飞速发展,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不再是梦想。

“当年,面对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经开区将教育事业打造重心转移至村完小布点。到2000年时基本布点完成,首先解决上学难的问题。”饶彬玉说。

赣州市第五中学。资料图

2000年初至2010年期间,赣州经开区又致力于把城区的学校办好,大坪明德小学、赣州五中就是在此阶段改造完成。自此,经开人也有“好学校”可以上了。2010年,赣州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由此,教育事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教育是需要真金白银支持的。赣州经济开发区在上级教育资金较少的情况下,不仅没有降低标准,反而不断追加资金来升级教育事业。

饶彬玉介绍:“经开区教育资金年预算仅有4千万到6千万,而2016年到2020年教育资金年均投入7.5个亿,都是我们自主追加的,担子要自己挑起来”。

据了解,“三年计划”期间,经开区21所学校改造建设成了整个赣州市学校建设,项目最多、资金最大的投资工程,工程填补了经开区当前没有公办高中的空白。

饶彬玉表示:“经开区教育体系迅速扩大,每年都要新招教师,新招教师大部分都投入到村小学校里,通过加强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机制建设,从而来提升教学质量。”

记者了解到,2017年至2019年,经开区连续三年获得全赣州市中考成绩第二的好成绩。

如今,经开区没有满足现状。据了解,占地1606亩、可容纳2.2万学生的江西理工大学新校区已在经开区落户,预计明年投入使用。此外,经开区还有四所职业高校将会在明年规选建设地点。

“在不久的将来,赣州经开区的教育体系会更加完善,高校的建造将为经开区培养和引进更多的人才!”饶彬玉自信地说。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