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来真好看】“悬崖边”的扶贫车间

(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金黄诱人、口感爽脆、花样繁多的油馃馃颇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成了帮助东乡贫困妇女增收致富的“金馃馃”。为了帮助马娟扩大创业规模,同时带动贫困妇女脱贫,当地政府把企业在布楞沟村援建的一处扶贫车间交由马娟运营和管理。

【你笑起来真好看】“悬崖边”的扶贫车间

来源:新华网 2020-08-18 20: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网兰州8月18日电(刘欣瑜、宋燕)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这里山大沟深、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被当地人称为“大山开会的地方”,是甘肃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之一。这里正是马娟的家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马娟选择回到东乡,“家乡很贫困,想通过创业帮助家乡的妇女,让她们也能有一份收入”。

在东乡族自治县标准化食品生产加工车间建设现场,马娟(左)和朋友商量公司规划。(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制作油馃馃,是东乡族妇女自古传承下来的手艺。马娟从这再平常不过的东乡族小吃里看见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回到村子后,她召集村里的贫困妇女到作坊加工制作油馃馃,制定加工标准,并以“互联网+电商公司+贫困妇女”的模式进行东乡油馃馃的制作和销售。

在东乡族自治县锁南镇锁南村,马娟(右)和员工一起加工油馃馃。(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金黄诱人、口感爽脆、花样繁多的油馃馃颇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成了帮助东乡贫困妇女增收致富的“金馃馃”。

为了帮助马娟扩大创业规模,同时带动贫困妇女脱贫,当地政府把企业在布楞沟村援建的一处扶贫车间交由马娟运营和管理。

在位于兰州市的运营工作室,马娟(右一)向客户推介油馃馃产品。(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布楞沟在东乡语中是“悬崖边”的意思。自2013年以来,昔日“悬崖边”的村子大变样,实现了美丽“蝶变”。但要增加收入,还得培育产业。

油馃馃产业的兴起,帮助布楞沟村33名妇女实现了稳定就业,也让她们有了稳定的收入。

2018年在敦煌举办的首届妇女文化交流论坛及系列活动中,马娟为“东乡油馃馃”争取到340万元产品大单,还被当地组织部门评为“巾帼创业能人”。

34岁的赵阿英社在这家加工制作“油馃馃”的扶贫车间工作一年多了,每月有2000余元的收入。“自己凭本事挣钱特别好,可以给自己和孩子买喜欢的东西,也更加自信。”她说。

在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的扶贫车间,马娟(左)和员工一起将油馃馃分装到包装盒。(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2020年,东乡族自治县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38.74%下降到4.25%。目前已建成扶贫车间55家,其中有11家“巾帼扶贫车间”,带动贫困妇女659人,帮助贫困群众特别是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企业建在家门口,挣钱就在村里头。”说起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布楞沟村的贫困妇女都会竖起大拇指。正是这些“小车间”,撬动了“大扶贫”,让她们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完)

(刘欣瑜、宋燕)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