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开新边疆】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杰以党员示范为引领带动“草莓村”村民脱贫致富

久巴村面朝绿水,背倚青山,村中道路笔直宽敞,一排排彩饰一新、漂亮整洁、雕梁画栋的两层藏式小楼鳞次栉比。2018年该村又成立了“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扶贫扶智”的“4+1”草莓大棚建设扶贫项目,总投入人民币65万余元,其中:“4+1”产业模式扶贫资金45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20万元,新建钢架草莓育苗大棚10座。

【幸福花开新边疆】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杰以党员示范为引领带动“草莓村”村民脱贫致富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0-08-18 20: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幸福花开新边疆】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杰以党员示范为引领带动“草莓村”村民脱贫致富

本网讯(记者德吉央宗)8月17日上午,“幸福花开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西藏站林芝组一行来到距离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30多公里的更章乡久巴村。

久巴村面朝绿水,背倚青山,村中道路笔直宽敞,一排排彩饰一新、漂亮整洁、雕梁画栋的两层藏式小楼鳞次栉比。

“久巴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强村、产业兴村、民主治村、生态美村的发展战略,让百姓富起来,乡村美起来。如今的久巴村早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草莓村。”在村党员群众中心门口,记者见到了久巴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杰。

“以前村里的收入依靠种植青稞、挖松茸,群众的日子过得紧巴巴。”为了改变贫穷,2008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杰以党员示范为引领,带领久巴村村民试种草莓、冬瓜、大白菜、甜玉米等果蔬。“试种后,一户光草莓一年就有2万至5万元收入,村民们发现这比种植青稞的收益更大。”多布杰告诉记者,那时起,久巴村就与草莓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布杰告诉记者,只有发展集体产业,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在村民纷纷投入到草莓种植的大军时,2009年,多布杰与其他3名党员也趁势带头成立了久巴村草莓种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现该村有草莓种植大棚66座,每座温室的面积为0.8亩,草莓种植面积达70余亩,年产量达5.6万余斤,按照草莓平均每斤售价40元计算,年度实现收入可达224万元。合作社成员每户拥有温室大棚2座,带动合作社成员户均增收8万元。

2018年该村又成立了“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扶贫扶智”的“4+1”草莓大棚建设扶贫项目,总投入人民币65万余元,其中:“4+1”产业模式扶贫资金45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20万元,新建钢架草莓育苗大棚10座。该项目由合作社组织全村群众以投工投劳的形式种植培育草莓苗,带动本村贫困户1户1人脱贫。截至2019年10月份共计产出7.1万余元的草莓苗。根据已制定的利益链接机制,每年带动两户贫困户家庭有偿增收6500元。

在西藏尼洋河多布水电站落户林芝时,久巴村21户群众和村集体领到搬迁补偿款,多布杰又带领村民搞生态宜居工程,成功施行“人畜分离”养殖模式,专门在村子周边划定了3块养殖区域,派专人值班防止牲畜进入村内,确保久巴村村道干净整洁,村内道路两旁及村公房附近进行整体绿化,种植绿化树木,现在的久巴村任何一处都能见到青山绿水,真正做到了生态文明自然美,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游客。

久巴村2019年底经济总收入达670余万元,农村经济可支配收入达469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多元。

全村28户122名群众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正思齐思进,阔步迈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路。

(德吉央宗)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