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909倍,实验对比结果惊人 看完决定用“公筷”了

围桌共食、互相夹菜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习惯的就餐方式,但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据了解,公筷倡议提出后,北京市西城区已有近500家规模较大的餐饮企业响应,但一些中小餐饮企业,还存在资金困难。

细菌909倍,实验对比结果惊人 看完决定用“公筷”了

来源:科技日报 2020-08-24 19: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围桌共食、互相夹菜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习惯的就餐方式,但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疫情期间,不少餐饮企业纷纷响应政府号召,推行使用公筷。

使用公筷到底有多必要?

实验告诉你

尽管餐饮行业积极推行公筷公勺,但对许多消费者来说,要改变多年的用餐习惯并不容易。使用公筷究竟有多必要?近日,记者和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专家一起做了个实验。

在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餐厅里,专家选用了三道菜来做实验,分别为凉拌黄瓜、干锅茶树菇和香辣牛蛙。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专家要将每道菜通过无菌操作的方式分成三份,并提前对每道菜进行餐前取样保存。

四名参与实验的工作人员,首先在使用公筷的情况下,吃第一组菜;随后在不使用公筷的情况下,吃第二组菜。最后,每盘菜都至少留下25克来取样,并进行菌落总数的测试和对比。

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 刘洋:这次的实验结果显示,凉拌黄瓜的非公筷组比公筷组的菌落总数要增加了1.3倍,干锅茶树菇两组数据相比相差了909倍,而香辣牛蛙的这个数据则差了44倍。因此在不使用公筷的情况下,人体携带的一些细菌会通过筷子传播到菜品上,而且菜品之间也会交叉污染。比如夹了凉拌菜,又夹热菜,就会把凉拌菜上的细菌转移到熟食的菜品上,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使用公筷,这样可以避免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菌互相传播,让我们吃得更加安心。

餐饮行业推行公筷

顾客使用率逐步提升

记者来到一家火锅店发现,虽然是工作日,大厅里也已经几乎满座。餐厅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三月中旬开始,在全国180多家门店统一配备了公筷,在包厢会为每一位客人提供公筷,在大堂则是每桌至少配备一副公筷。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愿意使用公筷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

  餐企推行公筷遇成本压力

社会各界需合力

疫情期间,消费者对于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更加关注,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也明显提高。4月17日,北京市西城区饮食行业协会还发布了倡议书,倡议餐饮企业统一公勺公筷的颜色,并且率先给出了一个公筷公勺的标准模板。

那么,从餐饮企业角度而言,推行公筷的效果如何?又存在哪些实际困难?

记者在一家门店了解到,两台热风消毒柜的价格是5万元,使用时还会继续产生水电和人工成本。目前餐厅的营业额仅仅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0%到80%,因此,公筷公勺的这些费用,对门店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据了解,公筷倡议提出后,北京市西城区已有近500家规模较大的餐饮企业响应,但一些中小餐饮企业,还存在资金困难。

此外,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组织也正在参与到公筷公勺的推广使用当中。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