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雪域时评: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西藏

近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西藏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地评线】雪域时评: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西藏

2020-09-13 17: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为美丽西藏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西藏生态保护工作关系社会大局、民生改善、人民幸福。一直以来,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永续发展,为西藏的持续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生态根基。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永葆生态为民本色。“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民心工程。为政之本在于为民。西藏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截至目前,西藏七市(地)空气环境质量平均优良天数达95%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12.14%、45.9%,湿地面积达到652.9万公顷。生态工程建设持续加强。近年来,西藏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积极推进防沙治沙工程、“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西藏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项目,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筑牢西藏生态安全屏障,让良好的生态成为西藏发展的最大底气,成为西藏百姓健康幸福的有力保障。生态红利进一步释放。西藏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通过全面落实各类生态补偿政策和推进特困片区易地扶贫搬迁、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工作,通过“生态+旅游”“生态+农牧”等举措,让高原生态释放更高价值,让“绿色”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推进绿色发展方式,绘就美丽西藏底色。新时代,西藏重要的战略地位及建设“美丽西藏”的目标,要求西藏必须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要走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严守底线,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原则,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严把环境准入关,持续做到“三高”项目保持零引进,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有序推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等工作;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进新技术、新平台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不断夯实绿色产业发展之基,凭借飞播种树、科技培植等方式,高质量完成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目标,高效率完成高海拔种植、干旱沙漠地绿化等艰巨任务;绿色引领,强化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凭借高原丰富的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风能等资源,不断开发建设光伏电站、风电场,实施 "金太阳"工程等项目,不断加大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共享单车投放力度,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代潮流,让西藏的蓝天碧水成为其发展的底色。

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擦亮全面小康成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目前,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为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西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引导群众树立新发展理念,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成为社会共识,从而全面提升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完善环境监管与治理体系,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健全长效机制,严守生态发展底线,不断提高西藏生态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实施生态工程、培育生态经济,不断释放生态价值,发挥科技支撑和新业态的”锦上添花”作用,让绿色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大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以“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让良好的生态推动兴边富民,共建绿色幸福家园……如今,西藏群众对生活状态的满意度超过97%,对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达97.3%,在不断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道路上,西藏各族群众也定会昂首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

共建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如今,青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总体趋好,绝大部分区域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为圆满交出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答卷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