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双节同庆:携文明出游,带快乐回家

一年一度的国庆长假再次到来,而今年国庆日又恰与中秋重合——上一次双节同庆还是在2001年,新世纪之初,而下一次则要等到2039年,本世纪中叶。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今年的文明出游无疑还要多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内容。

【地评线】双节同庆:携文明出游,带快乐回家

来源:光明网 2020-10-05 19: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地评线】双节同庆:携文明出游,带快乐回家

一年一度的国庆长假再次到来,而今年国庆日又恰与中秋重合——上一次双节同庆还是在2001年,新世纪之初,而下一次则要等到2039年,本世纪中叶。团圆与喜庆携手,让这个假期平添了几分特别的意味。

更重要的是,这是人们经历了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第一个大长假。五一小长假时,很多出游的人还存有诸多顾虑,目的地多以居住地周边为主。但在常态化防控持续半年后的今天,防控措施所带来的安全感,让很多人的出游也开启了“常态化”模式。

假期出游虽好,但要以文明为内核。近些年,游客文明程度越来越高,文明出游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自觉行为。不过,现实中,仍然不时有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被曝光出来,冲击人们的眼球,挑战文明底线。

比如,今年3月24日,八达岭长城景区恢复开放首日,就有游客拿钥匙在长城城墙上刻字,并拍摄视频上传网络;8月,四川黄龙景区,一名女游客故意推倒、破坏景区内的展览牌、垃圾桶,理由仅仅是“心情不好”;9月,故宫御花园内坤宁门北侧的一口铜缸上被人刻了一个心形图案,图中还有两个名字。这些行为显然都应该受到严厉谴责,同时这些事例也告诉我们,在倡导文明出游、减少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上,全社会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爱惜公共设施和尊重他人权利,以及抵制封建迷信、拒绝黄赌毒等,都是营造文明、和谐旅游环境所必不可少的,它们关系到每一位旅客的切身利益,也是每一位出游者所必须履行的义务。

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今年的文明出游无疑还要多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内容。比如,避免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出行,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不扎堆、少聚集,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景区就餐时避免拥挤,拒绝食用野味,以及做好行程记录以备不时之需等。

这些文明出行的要求,看起来似乎都是对个人的约束,实际上却是对每个人权益的维护,更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所有人都做到让自己产生的垃圾各得其所,你才能享受到洁净的景区环境;所有人都自觉呵护文物古迹,你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穿越千百年时光与古人“对话”的感受;所有人都自觉做好个人防护,你才能享受一个放心、安心、舒心的旅程。

带着文明上路,带着快乐回家,在文明的举止中体验自然人文之美,在快乐的回忆中期待再次出发,这才是我们需要和期待的最美好的假期,最美好的旅行,最美好的生活。(张楠之)

(张楠之)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