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累计帮助358万搬迁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资料图: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平郎社区一家皮具手袋扶贫工厂。张莹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群众就业的措施:  一是就业渠道突出“广”。

人社部:累计帮助358万搬迁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12-03 11: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新网12月3日电 国新办3日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介绍,人社部与有关部门一道,持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就业帮扶力度,累计帮助358万搬迁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同时也实现了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

资料图: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平郎社区一家皮具手袋扶贫工厂。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张莹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群众就业的措施:

一是就业渠道突出“广”。加快安置区配套产业落地,重点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就业一批;要求在安置区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公共管理服务项目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定向吸纳搬迁群众就业一批;在安置区预留经营场地、开辟专门区域扶持创业一批;优先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组织搬迁群众外出务工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困难人员兜底安置一批。通过拓展上述五条就业渠道,力保群众增收有途径。

二是政策提供突出“实”。对吸纳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对自主创业的搬迁贫困劳动力,给予税收减免、贷款支持和资金补贴;对组织搬迁群众外出务工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就业创业服务的补助;对在公益性岗位上实现就业的搬迁贫困劳动力,给予岗位补贴。通过一整套的政策工具,为搬迁群众就业提供实打实、硬碰硬的政策支持,力保群众就业有支撑。

三是就业服务突出“优”。将搬迁群众平等纳入搬迁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范围,在大型安置区积极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站所或者服务窗口,在春风行动等各类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中把搬迁群众作为其中的重点服务对象。通过周到细致的岗位提供、政策落实和外出务工组织,力保群众身边有服务。

四是技能培训突出“准”。我们深入组织开展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搬迁群众分类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定向定岗培训、急需紧缺职业专项培训、以工代训等,特别是针对性增加了城市生活常识、企业务工常识、国家通用语言等培训内容,以精准培训帮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力保群众能力有所提升。

五是专项活动突出“效”。实施了易地搬迁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发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面向安置区精准投放就业岗位,集中开展专项服务、优先组织“点对点”返岗复工。同时,面向大型安置区实施“一区一策”定向帮扶,集中力量攻难题,力保搬迁群众就业的幸福感、获得感。

“乐业才能更好的安居。我们始终把搬迁群众的就业帮扶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担当作为,持续发力,为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张莹说。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