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2020年的春节,中国人在过年,更是在过关。疫情阻断了无数游子回家的脚步,拜年取消、活动停办,一项项遗憾伴随了我们一整年。又一个春节即将到来,我们都太希望用一个完美的春节,来抚慰这一年的不易。
万众期盼新春,疫情却突然反弹。国内多地报告本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疫情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患者年龄大、农村比例高等特征,有的地方出现了社区传播、多代传播,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经历了一年的轮回,回家的路似乎又增添了太多不确定性。
看似突然,却绝非巧合。一方面,冬季天气寒冷,非常适合病毒生存,防控压力随之增大;另一方面,经过14亿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与此同时,懈怠、轻敌的情绪也在悄然蔓延,保持距离、注意卫生、常戴口罩、减少聚集等疫情留给我们的教训被很多人抛于脑后,尤其在年关将至的时候。
我们国家作出了紧急反应。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引导务工人员等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留在务工地过年。北京、上海、广东、安徽、河南、山东等多地也相继发出通知建议,春节非必要不返乡,鼓励弹性休假,倡导非必要不离开工作地,就地过节。
原地过年的决策是理性的、具有前瞻性的。这是对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科学认知与正确应对,也是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对我们所有人的及时提醒。毕竟我们难以想象,曾经习以为常的一场婚宴、一次打车、一回串门,会蕴藏着多么大的风险。
也许有人会觉得,原地过年有那么一丝“残酷”。毕竟,回家过年,是中华大地上最强劲的律动、最难以割舍的希冀,也是中国人心底无法抹去的羁绊。对于民工、大学生等“异乡人”们来说,乡愁的载体就是那一张张车票、船票、飞机票,一头通往梦想,一头连着家乡。在岁末年终从不同地方向家奔赴,与家人相拥,卸去在外漂泊一整年的疲惫与委屈,在团圆年夜饭的笑声里一起迎接新的一年。这,是每一位游子都心心念念的一刻。
但别忘了,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才能过好年。
每年春节拜年时,我们总会给亲友送上“身体健康”“平安顺遂”这样的祝福。如今,狡猾的病毒“虎视眈眈”,随时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健康,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趁虚而入。这样特殊的背景下,原地过年,减少流动、聚集,就是对病毒的抵抗,就是对于平安与健康,质朴又诚挚的呼唤,这何尝不是一份新年祝福?
对一个个小家庭而言,年,是一条亲人回家的路,更是浓的化不开的亲密感,是内心深处的陪伴与依偎。只要心相连、人安康,互相思念、彼此祝福,无论地理距离如何,一家人就是“在一起”的。
而在更广的层面上,年,不仅是每一个“小家”的节日,也是中国这个“大家”的节日。国平安,才有家平安、人平安。经历了2020年,我们更加深刻地明白,疫情之下没有旁观者,对“大家”负责,也正是对“小家”、对自己的福报。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人民的健康安全、全国社会发展的安全稳定,是我们国家的大局。让我们的国家过上一个平安年,也是为了我们每个人都能平平安安地迎来新的春天。
事实上,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从不孤单。近期,寒潮来袭,多地气温刷新历史新底,然而,面对反弹的疫情,太多人来不及抱怨,便在冰天雪地中踏上逆行的路。多支医疗队已经驰援河北,投入一线与病毒“搏斗”;检测人员的呼气凝结成水滴,挂在护目镜上;十几名志愿者冒着狂风骤雪,拼命推着装满抗疫物资的三轮车上坡……
这一幕幕令我们泪目,也让我们心安。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为了守护我们的“大家”,为了让全国人都能过上一个好年,他们义无反顾,用英勇搏斗的身躯为我们挡住病毒的袭击。对我们来说,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他人,不为防疫工作添乱、不给全国人民添堵,正是对这些“逆行者”们最好的致敬。
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暖心的话语。倡导原地过年不等于留而不管,“帮助异地的河北人民过好年”在不少平台被转发,不少网友都对身边的河北人说了一句“来我家过年吧”,一些高校也为回不了家的学子们准备了新春关怀。另外,在政策层面,从交通出行、商业娱乐、物流运输,到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国家都在努力提升“原地过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异乡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祝福国泰,祝福民安,祝愿山河无恙,祝愿人皆安康。当新年的钟声敲响,请正在“原地过年”的你一定不要感觉孤独。那一刻,中华儿女普天同庆,你与所爱之人皆顺遂美满,这不就是年的意义吗?即使远隔千里,也要相信,我们正同欢笑、共迎春,14亿中华儿女在华夏大地上心连着心。
到那时,新春将至夜,万里皆归人。
(吕京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