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民法典满月:从纸面走进百姓生活

2021年1月1日,万众瞩目的民法典迎来正式施行。民法典实施前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7件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内容涉及担保制度、物权、婚姻家庭等方面,加强审判指导,确保民法典统一正确适用。

评论丨民法典满月:从纸面走进百姓生活

来源:人民网 2021-02-01 16: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1年1月1日,万众瞩目的民法典迎来正式施行。今天,是民法典实施的满月日。让我们将目光拉回到刚刚过去的这一个月,看看围绕民法典都发生了哪些故事。

也许北京的周先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当地民法典“第一案”的被告。一场比赛中,周先生打出的羽毛球击伤了宋先生的右眼。宋先生将周先生诉至法院,要求其赔偿医药费等损失。朝阳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清楚此项运动具有一定危险性,自愿参加比赛应认定为“自甘风险”行为,且被告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当庭判决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广州年近七旬的庾婆婆在小区散步时“祸从天降”。“熊孩子”从35楼抛下的矿泉水瓶落在庾婆婆身旁,致其受惊吓摔倒,造成十级伤残。庾婆婆将“熊孩子”家长告上法庭。1月4日,越秀区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共计8.25万元,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

1月8日,全国首例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于杭州互联网法院开庭。针对孙某在互联网上出售4万余条个人信息并获利3.4万元的行为,法院判决由孙某支付损害赔偿款3.4万元,专门用于信息安全保护或个人信息保护等公益事项,并在《浙江法制报》上公开赔礼道歉。

……

一个月来,一起起民法典“第一案”频登热搜榜。与其说大家是把目光聚焦于这些案件本身,不如说是在关注审判结果、关注民法典实施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

民法典是与百姓“距离最近”的法律,民事案件同人民群众权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上述案件的案情看似简单,却是适用民法典的标志性案例,体现出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和鲜明价值导向,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意义重大。从适用“自甘风险”规则,保障文体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到守护“头顶上的安全”,再到对个人信息提供周密保护,一桩桩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将法律条文还原为一个个鲜活案例,在全社会上演了一堂堂影响深远的民法典“公开课”。

作为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民法典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来抓,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充分发挥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是保障民法典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迈出步伐。为给民法典实施“清理跑道”,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民法典涉及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专项审查和集中清理工作。清理中发现需要修改或者废止的规范性文件共2850件,有关方面已经修改257件、废止449件。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202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进行初次审议。草案在民法典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细化、充实具体制度规则,提升可操作性。民法典实施前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7件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内容涉及担保制度、物权、婚姻家庭等方面,加强审判指导,确保民法典统一正确适用。

为更好落实民法典对依法行政提出的新要求,政府部门抓紧推进有关工作。例如,民政部第一时间发出通知,对婚姻登记有关程序作出调整。多地政府出台关于贯彻实施民法典的意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

从走进田间地头宣讲,到推进云端线上学习,再到开展地标建筑灯光秀……民法典颁布以来,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

民法典从人民中来,更要到人民中去。民法典来源于人民群众这片最深厚的土壤,其诞生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过程。遵循同样的逻辑,要实施好民法典,让民法典规定的各项制度如期发挥作用,让饱含人文情怀的法律条款落地生根,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这就需要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统筹协调、相互配合、常抓不懈,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让民法典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的真诚信仰,化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市场经济的自觉遵循、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重要标尺。

实践表明,民法典实施开了个好头。一个月来,那些为中国百姓量身定制的制度规则,那些具有实践特色、时代特征的法律条文,正从纸面走进现实“活起来”,制度优势已初见成效。可以确信的是,随着民法典实施更加深入,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治素养将不断提升,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全民自觉性和主动性将不断增强,法典精神将牢牢扎根中国土壤,美好法治愿景终会成为现实。

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实际行动践行法典精神,更好推动民法典全面有效实施,使民法典融入生活点滴,真正成为人民权益的守护神!

(王博勋)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