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系列述评|数字化转型 让生活更智慧便利

《纲要》中提出,要布设互联感知的智慧养老设施,开发与传感器、智能设备、医疗设备对接的云边协同的智联网养老系统。这不仅依靠技术的迭代,更需要与传统领域的融合创新,最终让数字化城市更有“温度”。

“十四五”规划系列述评|数字化转型 让生活更智慧便利

来源:新民晚报 2021-02-04 17: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十四五”规划系列述评|数字化转型 让生活更智慧便利

  方翔/文

对于留沪过年的王先生来说,今年春节的最大愿望就是带全家人去东方明珠,特别是去看看位于东方明珠塔下球体78米“更上·海”环动多媒体秀,了解一下大数据、互联网、智能硬件等技术在未来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

当前,数字化转型正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方位渗透、快速推进,深刻变革全球生产组织和贸易结构,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全面重塑城市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关于“数字化转型”,市委书记李强曾特别提到,数字化转型不能只看到数字,也要看到这个“化”。

从1月4日《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全文公布,到刚刚闭幕的上海两会上,数字化转型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我们可以发现,数字化的城市转型是一种整体性、深层次转变,这中间人们的感受度是衡量数字化水平和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在《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中,首次将“数字化转型”单列一章,提出要着力营造智慧便利的数字生活,特别是在医疗、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要深化数字技术与民生服务领域融合创新。

《纲要》中提出,要布设互联感知的智慧养老设施,开发与传感器、智能设备、医疗设备对接的云边协同的智联网养老系统。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耀江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龙全介绍了通过发放电子助餐券调动社区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做法,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在林龙全看来,增强科技支撑智慧养老能力,不仅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推行智慧养老,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老年人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生活上的便利。据悉,目前社区已经有1000多名老年居民登记并使用智慧养老服务,其中最多的是助餐服务。

“十四五”时期,上海要推动互联网医院品牌化发展,完善智能化医疗服务模式,改善就医体验。目前,申城的不少医院已经纷纷加大了数字化的进程,特别是在改善就医体验中,不少医院更是从患者的特点出发推出特色服务。

市民李阿姨因为高血压不久前到上海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当她出院结账的时候,志愿者告诉她可以不需要再到窗口排队,直接在自助付款机上缴费后就可以了,李阿姨用了之后感到非常方便。据院方介绍,由于去中医医院的老年人比较多,他们在人工收费窗口数量不变的同时,在相关楼层都安排了自助付费机,既可以加快付费的效率,也让不会使用网上支付的老人,找到一种合适的解决方案,在未来互联网医院的设计中,医院也会更多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

今天,数字生活已触手可及,只要一部手机,购物、交通、住宿等生活需求都能解决,但这并不是数字化转型的全部。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就是要让城市的服务功能更便捷,使得城市中的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感到智慧便利。这不仅依靠技术的迭代,更需要与传统领域的融合创新,最终让数字化城市更有“温度”。

(胡君颜)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