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在这里倾听历史诉说

走进四川成都市建川博物馆聚落,红军长征在四川纪念馆内,军帽、马驮袋、迫击炮炮弹等1000多件物件、580多幅历史图片依次陈列在2000余平方米的展馆里。在“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复原场景中,淹没双膝的沼泽地里,负伤的红军战士有的抬着担架,有的互相搀扶艰难前行,工农红军的旗帜高高飘扬。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在这里倾听历史诉说

来源:经济日报 2021-02-04 18: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走进四川成都市建川博物馆聚落,红军长征在四川纪念馆内,军帽、马驮袋、迫击炮炮弹等1000多件物件、580多幅历史图片依次陈列在2000余平方米的展馆里。展馆再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腊子口红军攀悬崖歼敌”等震撼人心的场景。在“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复原场景中,淹没双膝的沼泽地里,负伤的红军战士有的抬着担架,有的互相搀扶艰难前行,工农红军的旗帜高高飘扬。

时光无言,这些静静陈列的物件唤醒了热血澎湃的红色记忆。

“2016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精心布置,用半年时间建好了这个展馆。”樊建川是建川博物馆馆长,红军长征在四川走过的所有路线,他都熟稔在心;每一件文物,他都如数家珍;每一个故事,他都妥帖收藏。

“比如展柜中这些子弹壳,就是当年战斗留下的,老百姓种地时经常翻到。”指着展柜中上百个子弹壳,樊建川说。再比如,红军当年留下来的斗笠、水壶等不少藏品来自百姓、红军后代的捐赠,还有一些则是樊建川上门“讨”来的。

“很多人都是无偿帮助我们,甚至不少人觉得捐文物还不够,还想多做些其他事情。”说起这些,樊建川十分感慨,“这些年来,很多人侠义相助,博物馆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当问及建馆初衷时,樊建川笑称自己为“馆奴”,收藏已经从一种爱好变成他的责任。他说:“应该有人敲响警钟,让人们铭记历史,而我就想做一个‘敲钟人’。”

谈到长征精神带给自己的触动,樊建川说,总要有一部分人做社会的脊梁,总有一部分人奉献更多。倘若没有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国革命的星火又怎会得以留存并终成燎原之势。

“我们建设这座纪念馆,就是想用文物说话,让年轻一代用心灵去领悟长征精神、用行动去弘扬红军文化,继续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樊建川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畅)

(刘 畅)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