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来源:党建网 2021-02-19 17: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领。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重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关于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建议》把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通过不断创新把发展更好建立在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类社会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种活动的统一有机体,形成了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些重大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不平衡不协调的状态,影响整个社会健康发展。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并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部署。《建议》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及一系列决策部署,都体现了协调发展理念的要求。例如,把“更为安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有利于协调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协调供给创造需求和需求引领供给,实现供需良性互动;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协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马克思又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而绿色发展理念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它首先解决的是人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就是说,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依赖于自然界,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同时,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具有思想性和能动性的社会存在物,能够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协调好与自然界结成的共生关系,人类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建议》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全面部署,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要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深刻把握, 结合唯物史观, 创立了其世界历史理论, 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一过程, 指明了世界历史的最终走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认识、风险防控、独立自主、维护国家核心权益、开放发展的目的等方面,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开放发展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原则,但从内容上看,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特点和我国开放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思想、观点,实现了理论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关于开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开放才能进步,唯有包容才能让进步持久”。要按照《建议》的部署,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划、标准联通;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坚持、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鲜活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人民大众立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要回答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发展成果由谁享有,体现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在发展观中具有根本意义。共享发展理念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实际、时代潮流、群众期盼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刻阐明了共享发展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关于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按照《建议》的部署,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新时代,必须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指南,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不断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李晓东,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