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评:摸清村情民意,走好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三审稿26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拟充实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违反法定程序撤并村庄。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要因地制宜推动村庄的建设,能顺应村情民意。

金羊网评:摸清村情民意,走好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来源:金羊网 2021-04-28 15: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三审稿26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拟充实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违反法定程序撤并村庄。

乡村振兴怎么办?“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显然,这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走精准、特色路线,既要挖掘乡村的原有资源,也要顺应村情民意,更要盘活希望的田野,增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成色,才能让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更厚重、更实在。撤并村庄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一些地方却存在“一刀切”,只是一味地进行“模仿”,反而不利于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这就需要树立精准思维,在乡村振兴中释放“特色”的巨大魅力。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摸底调研,摸清楚村情民意。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推动乡村振兴,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更要善于“一切依靠人民”,这就需要我们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摸清楚村情民意,只有顺应民意,才能发挥群众的正向力量,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了解群众的想法、期盼,才能在制定具体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更接地气、冒热气、通民气。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要因地制宜推动村庄的建设,能顺应村情民意。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为乡村振兴探索了一条有效的精准之路,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精准发力、精准施策,要因地制宜推动村庄的发展。在推动城乡融合的过程中,要按照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安排村庄布局,依法编制村庄规划,分类有序推进村庄建设,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违反法定程序撤并村庄。显然,要在乡村振兴中顺应村情民意,尤其需要坚持情理和法理的统一,才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

汇聚乡村振兴力量,要狠抓特色发展这个关键点,打造“富春山居图”。要推动乡村振兴,要充分调动农民、农业、农村的力量,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要推动乡村振兴,既要顺应民意,也要强化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统筹乡村振兴的各项资源,更需要发挥党员干部“头雁效应”,促进乡村产业深入融合,完善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狠抓特色发展这个关键点,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打造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农民富,国家强。要推动乡村振兴,就需要把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不断增强人才引擎、数字引擎、政策引擎、资金引擎的支撑力,顺应村情民意,才能让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在乡村绘就更壮美的发展画卷。(金羊网文/婧蓝)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