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科技创新魅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刘庆东认为,曾经的梦想在今日中国已成为现实。我们更应当看到,从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从模仿跟进到逐步领跑,中国高铁实现了角色转换和质的提升。

感受科技创新魅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1-10-30 15: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刘庆东认为,曾经的梦想在今日中国已成为现实。此次展览中,天和飞天、“奋斗者”号入海、北斗卫星组网、时速600公里磁浮列车成功下线等一系列大国重器的新进展集中亮相,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科技抗疫、重大新药等一批新成果向广大公众展示,“十三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成就让每一位参观者都感到无比自豪。

近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落下帷幕。数千项“十三五”期间重大科技成果汇集于此,彰显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无穷魅力,尽展创新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劲脉动,一周的展期中始终吸引着公众的目光。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曾经的梦想在今日中国已成为现实。此次展览中,天和飞天、“奋斗者”号入海、北斗卫星组网、时速600公里磁浮列车成功下线等一系列大国重器的新进展集中亮相,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科技抗疫、重大新药等一批新成果向广大公众展示,“十三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成就让每一位参观者都感到无比自豪。

目前,科技创新的作用越来越关键,担当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之路,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跑道上,我国近年来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提升,为服务民生、造福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

以“复兴号”高铁为例,速度更快,寿命更长,空间更大,能耗更低,安全性更强,车厢内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舒适度更高……这些看得见的进步背后,更为根本的是技术层面的突破。在“复兴号”涉及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软件全部自主开发,“复兴号”可以说是血统纯正的“中国制造”。

我们更应当看到,从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从模仿跟进到逐步领跑,中国高铁实现了角色转换和质的提升。反过来,如果只是简单复制、照搬照抄,那就会陷入模仿的陷阱,永远落于人后。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高铁弯道超车故事的核心要义在于,即使一开始是跟跑,但只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就能逐步实现“从0到1”的跨越,进入领跑编队。

面向未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大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够乘势而上,勇攀高峰,书写更加恢弘的科技自立自强新篇章。(中国经济网网友 刘庆东)

(刘庆东)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