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安:金黄稻浪喜获丰收

眼下正是晚稻丰收时节,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光明农场的700余亩稻田喜获丰收,遍野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阵阵微风卷起金色波浪。

浙江临安:金黄稻浪喜获丰收

来源:央广网 2021-11-17 07: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光明农场700余亩稻田喜获丰收(央广网发 临安区宣传部供图)

央广网杭州11月16日消息(记者 魏炜 通讯员 王宇锋 何江桥)眼下正是晚稻丰收时节,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光明农场的700余亩稻田喜获丰收,遍野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阵阵微风卷起金色波浪。田间地头机器轰鸣,收割机在稻田间来回穿梭作业,一派繁忙丰收景象。

光明农场700余亩稻田喜获丰收(央广网发 临安区宣传部供图)

光明农场2017年成立后,先后流转700余亩土地,250亩山林,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水稻种植,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今年由于天气原因,雨水较往年偏少,但在精心的打理下,产量依旧可观。“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种收都实现了机械化,从现在的收成来看,亩产在1300斤左右,总产量预计能达到90余万斤。”光明村党总支书记周潮滨说。

光明农场700余亩稻田喜获丰收(央广网发 临安区宣传部供图)

过去的光明村以雷竹、生猪养殖为主。由于种植雷竹的时间较长,林地出现退化现象,村民们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人们逐渐弃农从工,土地撂荒。光明农场成立后,通过土地流转,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使荒田变良田,水稻也成为光明村乡村振兴发展的新产业。“流转后的土地通过自主经营、承包经营及合作经营三种模式获得了最大化利用,经营性收入从2017年22.5万元,增加到2020年115万元。”周潮滨说。

光明农场700余亩稻田喜获丰收(央广网发 临安区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光明村充分发挥育种、种植、加工、收储、销售的全产业链优势,通过“六个统一”管理模式,着力打造光明大米品牌,带动村民致富,预计2021年经营性收入可达127万,带动农户增收233万。

(魏炜)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