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非洲销毁过期新冠疫苗是西方之耻

尼日利亚近日被迫销毁106万剂已过期的阿斯利康疫苗。世卫组织牵头的疫苗分配机制曾披露,西方对非洲大部分疫苗捐赠都是临时性的,几乎得不到提前通知,保质期也很短。相比之下,被他们贴上“疫苗外交”标签的中国,已经向非洲53国和非盟委员会提供超过1.8亿剂新冠疫苗。

环球时报社评:非洲销毁过期新冠疫苗是西方之耻

来源:环球时报 2021-12-26 20: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尼日利亚近日被迫销毁106万剂已过期的阿斯利康疫苗。该国卫生官员指责说:“发达国家掌握了这些疫苗,然后将它们囤积起来。直到疫苗即将到期时,才把它们送给我们。”他还补充说,该国将不再像以前那样接受快过期的疫苗。此前媒体披露,通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从欧洲收到的疫苗运抵尼日利亚时仅剩4到6周的有效期,无法及时投入使用。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有消息表明,塞内加尔年底前也将有40万剂过期疫苗要被销毁。此前,非洲国家马拉维今年5月焚毁2万剂过期新冠疫苗,刚果(金)也因同样原因退还130万剂疫苗。非洲疫苗采购信托基金、非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和世卫组织等机构牵头的新冠疫苗采购机制近日发表声明,呼吁提高向非洲捐赠的疫苗的质量。

很大程度上,这是美国及其伙伴早期疯狂囤积疫苗的结果,它们在去年疫苗尚处于研发阶段就开始“抢订”多款疫苗。今年6月,美国囤积的疫苗总数已远超其国内需求。据统计,美国及其伙伴也有约2.4亿剂疫苗即将到期。它们宁肯让根本用不上的疫苗在仓库里吃灰,也不愿意提供给那些真正需要的国家,直到疫苗即将过期,才想着或售卖或“捐赠”给非洲等发展中地区,以此来“兑现”它们作出的疫苗捐赠承诺,把临过期疫苗的最后一点价值给榨出来。

世卫组织牵头的疫苗分配机制曾披露,西方对非洲大部分疫苗捐赠都是临时性的,几乎得不到提前通知,保质期也很短。最后的结果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得到急需的帮助,反而成了美西方的“大型疫苗垃圾处理厂”。美国及其伙伴伪善的抗疫策略,正在破坏全球抗疫大局。不少专家都警告:奥密克戎的出现正是富裕国家超量囤积疫苗的后果,而新毒株的出现又使这些国家继续囤积疫苗,这样一来抗疫将陷入恶性循环。

当下,奥密克戎毒株已超过德尔塔毒株,成为美国新冠肺炎的主要感染源。这也提醒美国及其伙伴,无论它们给本国国民打多少针,倘若全球疫苗接种率上不来,新冠病毒的凶猛浪头一样会倒灌。截至目前,整个非洲大陆13亿人口只有7.5%的人完整接种疫苗。与此同时,即便新冠疫苗已经面市一年,美国及其伙伴仍在囤货。英国前首相布朗9月警告称,截至今年年底,全球预计将有1亿剂疫苗被发达国家白白浪费。

讽刺的是,即使美国及其伙伴如此自私自利,并不妨碍其继续扮演“救世主”角色。美国总统拜登曾高调宣称:“美国将是全世界的疫苗库,就像二战期间,美国是全世界的民主库一样。”但事实证明,无论是“疫苗库”还是“民主库”,都是美国对全世界最大的谎言和伪善。其实,当美国反复强调自己重新“领导抗疫”时,其所谓“领导力”就已经随着送出的过期疫苗一起被非洲国家们销毁掉了。

相比之下,被他们贴上“疫苗外交”标签的中国,已经向非洲53国和非盟委员会提供超过1.8亿剂新冠疫苗。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外提供疫苗与国内接种是同步进行的,这与美西方一些国家先囤积大量疫苗、后“捐赠”临期疫苗形成鲜明对比。在不久前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期间,中国承诺将再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20亿剂新冠疫苗,成为世界上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言出必行、一诺千金。

病毒不分国界。新冠肺炎疫情能否结束,最终取决于全球防控的最短板。有评论称,非洲已经成为全球抗疫的“关键战场”之一。美国及其伙伴如果真想为全球抗疫出一份力,那就不要再把非洲当做“大型疫苗垃圾处理厂”,不要再把地域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不要再搞害人害己的“疫苗民族主义”。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