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乌什县:文化润边城 民族情谊长

中华文化大院是由全国人大代表、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利用旧校区改建而成,大院免费为当地各族群众提供器乐、戏剧、书法、茶艺、手工艺品等课程,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疆阿克苏乌什县:文化润边城 民族情谊长

来源:光明网 2022-01-01 12: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二胡不同于有固定音位的乐器,音准要一遍遍练习。”

从寒风瑟瑟的室外推门而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的中华文化大院热闹极了。冬日清晨,大批农牧民群众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人拉二胡,有人练书法,还有人学习茶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农牧民在农闲时间忙碌起来,精神生活丰富起来。

“趁农闲我来这里跟孩子们学习了茶艺、书法,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让我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更能静下心做事,也更能发现生活里的美好。”依麻木镇玉斯屯克和田村农民图尔贡·托合提说,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参加中华文化大院培训,如今自己已经能初步掌握拉二胡、剪纸等技艺,也时常会给乡亲们表演一番。

中华文化大院是由全国人大代表、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利用旧校区改建而成,大院免费为当地各族群众提供器乐、戏剧、书法、茶艺、手工艺品等课程,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大院建成后,群众自发来到这里开展活动,现在大家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依麻木镇党委委员、宣传干事郭晓洋说。

乌什县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勇介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要让各族干部群众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乌什县多措并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县域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基层文化输出供给力度,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如此,县里还依托全国改革先锋库尔班·尼亚孜的先进事迹,打造“民族团结展馆+中华文化大院+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红色教育基地,以“感恩”为主题设计建设村史馆,以“教育”为主线开工建设民族团结大院和党员教育基地,逐步形成“红色教育+中华文化+旅游发展”教育模式。在这座有着“塞外江南”之称的古老边城,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共创幸福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连接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落脚点,各族群众之间感情愈加深厚。在玉斯屯克和田村,一支由“访惠聚”工作队和村干部组成的“我为群众办事”党员突击队正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村民修剪果树。冬季修剪也被称作休眠期修剪,对果农来年的收入至关重要。玉斯屯克和田村农民麦尔耶姆·艾则孜感慨地说:“先锋队帮我修剪核桃树,有别的困难也帮我解决,我非常感谢他们,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

讲解果树管理技术、帮助村民创建花卉种植园……党和政府为村民们办的好事,一件件、一桩桩都记在大家心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驻乌什县依麻木镇工作队总领队、玉斯屯克和田村第一书记赵处明说:“如今的玉斯屯克和田村,村民们的精气神儿发生了变化,村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得到了加强,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了明显提升。2021年,玉斯屯克和田村党支部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赵明昊)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