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继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重申的这一重大宣示,既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高度概括,也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现代化征程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以前所未有的伟大社会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特殊贡献。
创造发展奇迹的现代化经验
人类文明史是人类生存生产方式演进的历史。自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走向工业时代以来,世界历史是围绕波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展开的。作为世界现代化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群最广的发展奇迹,中国不仅以巨大体量的现代化成果贡献于世界发展,而且改写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破解“大规模发展”世界性难题。“超大规模”是中国现代化的突出特征。18、19世纪的英国现代化是“千万级”,20世纪美国现代化达到“上亿级”,而“十亿级”的中国现代化不仅贡献70%以上全球减贫人口,而且将使世界“现代化人口”翻一番多。人口规模对处于现代化不同阶段的经济体产生不同“系数”效应,在发展中国家,各种问题都因这一结构性约束而变得格外复杂。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推进现代化,困难之艰巨世所未见。“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超大规模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应对“压缩时空”的复杂条件。中国几十年时间走过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历程,也意味着“先发”国家在几百年现代化过程完成的任务,要在大大压缩的时空中集中完成。“先发”国家的“串联式”现代化,一个时期完成一项任务;中国的“并联式”现代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叠加推进。特别是作为同资本主义不一样的一种“共时性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特殊的压力阻力。中国现代化是空前的社会实践,被誉为“世界最大的经济社会变革实验室”。
粉碎“国强必霸”的“丛林法则”。世界现代化史也是一部“弱肉强食”的历史。“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落后国家和民族的财富和资源掠夺基础之上,因此造就了世界历史上一个残酷的殖民主义时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西方资本主义的霸权主义世界体系。从美洲土著民族的“种族灭绝”到非洲和美洲之间的“黑奴贸易”,都标志着西方现代化的“原罪”。从“三十年战争”到“七年战争”,早期欧洲国家现代化更伴随着国家间战争。中国以巨大的体量推进现代化,没有出现历史上与大国崛起伴生的剧烈动荡和战乱,是第一个以和平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的大国。除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中国现代化还创造了“国家和平崛起与世界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奇迹。
重塑国际格局的发展道路
作为各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进步的普遍选择,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社会变迁和历史转型,并由此塑造着世界的发展格局。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中,“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后来者”,创造了人类发展新模式,在世界发展变革转折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格局的重建。
打破“西方中心主义”格局。西方国家因率先迈入现代化,成为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他国家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冲击下被卷入现代化大潮,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双重格局。一方面,世界现代化呈现由西向东、自北向南传导扩散的过程,形成“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局面。同时,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话语认为,西方社会是现代社会的标本,现代化只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中发生,非西方世界实现现代化,必须“西化”。但社会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复杂性,照搬西方模式的现代化实践大都是失败的。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颠覆了长期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理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同时,中国现代化的巨大成功也是推动形成“东升西降”“南长北消”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层核心因素,对重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建构更加合理均衡的国际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走通“超越卡夫丁峡谷”之路。世界范围的现代化进程同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扩张具有同步性,业已完成的现代化也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生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既继承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又免遭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苦难”——即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在“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取得社会主义的“一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和运动成为现实制度和现代化实践,并在二战后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但随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现代化探索半途而废。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标志着,中国作为第一个成功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实现了马克思的伟大构想,为人类社会探索面向未来的新的文明形态提供了中国方案,“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昭示人类进步的价值境界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始终掌握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主动,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和人类进步一边。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从而赢得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优势,而且坚守和体现人类发展进步的理想目标,尽显“超越型现代化”的时代进步性和价值正义性。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和“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统一。“两大和解”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既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崇高理想,也代表着人类一直以来的社会理想。人类发展史就是不断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关系的实践过程。资本主义的高歌猛进带来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也造成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尖锐的矛盾、对立和冲突,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今天,“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两大关系”仍然是世界发展的重大课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两大和解”的中国实践和当代版本:一方面,提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坚定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虽然人均主要非可再生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处于现代化攻坚阶段的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确立“双碳”目标,将以全球历史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堪称世界现代化史上的伟大壮举。另一方面,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享发展”和“全面发展”。中国现代化是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过程,虽已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但基尼系数仍处在较高水平。同其他一些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把“共同富裕”设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偏移的既定目标。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再到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体目标,都标志着“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理念和实践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达至新高度。
建设“美好社会”和“美好世界”的统一。“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和价值定向。作为当代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胸怀担当,自觉贯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之中,让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展望“小康后”时代,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的中国,绝不是一个“大号版”的“发达社会”,而必将是一个全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源泉更加充分涌流,效率和公平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统一的“升级版”现代社会。同时,新时代中国以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贡献于人类发展进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在当下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式现代化”标示出致力于“两个美好”建设的方向和路向:在中国,从“小康社会”走向“美好社会”;在世界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日报社总编辑)
(周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