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现判决权益不够快怎么破?北京法院“科技赋能+建章立制”提升财产查控处置质效

一年多来,顺义法院累计通过“翼处置”模式办理案件200余件,节约经费300余万元,涉案财产金额6000万元,异地财产处置用时缩短了三分之二以上。截至目前,“京牌机动车专线查控中心”已累计办理各类事项3.9万余件,协助其他省市法院办理各类事项近2.6万件,节约时间超过50%。

兑现判决权益不够快怎么破?北京法院“科技赋能+建章立制”提升财产查控处置质效

来源:法制网 2022-01-14 09: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 执行改革·为民底色

  调查动机

  当事人觉得自己提交了线索后法院却没有及时跟进;由于跨部门间信息不互通导致很难找到被执行人的相关财产,跨区域查处财产更是困难重重;案款发还迟迟不到位……曾经,不少当事人总抱怨执行效率太慢,兑现判决权益不够快。

  近一年多来,北京法院针对执行领域的这一老大难问题,以“科技赋能+建章立制”提升财产查控处置质效,有效破解难题,得到广大群众欢迎和点赞。为探究北京法院的改革创新路径,《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几天前,家住北京的郭某作为被执行人,收到了自己在海南被查封房产中的物品包裹。郭某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我早都想腾房了,可赶上疫情,就耽搁了下来,后来听法官说可通过‘翼处置’模式委托海南当地的司法辅助机构办理相关事宜,我便提交了申请,很快就完成了腾房和卖房事宜,真是方便又高效。”

  获得群众点赞的背后,是北京市法院系统提升财产查控处置质效的不懈努力。近一年多来,面对来自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北京法院系统通过建章立制,细化核查财产线索的具体时限、明确对异地财产的调查和控制规则、强化跨部门智能化执行联动机制等一系列创新改革,有效破解了执行领域的顽瘴痼疾。

  疫情致异地执行难凸显

  “翼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张贴查封公告、调查财产现状、评估财产、张贴拍卖公告、展示看样、财产交付……以前,异地财产处置的所有环节都需要法官出差去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行工作的效率,增加了执行难度。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异地执行之难进一步凸显。

  对于这个“肠梗阻”问题,顺义区人民法院在全国首创异地财产“翼处置”模式,将异地财产处置中的辅助事务委托财产所在地司法辅助机构办理,并开发了“翼处置”模式运行专用系统,实现了委托事项监督管理自动触发、全程留痕、实时查询、有效追溯,并全程可视化运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如期兑现。

  近日,顺义法院迎来了首例由被执行人主动向法院申请使用“翼处置”机制的案件。据介绍,去年10月,顺义法院查封了被执行人郭某位于海南的一套房产,在与郭某的谈话中,顺义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赵南方得知,郭某于2020年初便计划卖掉此房产偿还债务,并已将房内的物品整理完毕,但由于疫情原因一直没能赴海南处理卖房、腾房事宜。对此,赵南方向郭某介绍了“翼处置”机制,表示可以对房产进行远程委托处置。

  “当时听闻这个机制后就觉得不错,还能节省往返海南的机票费。”郭某称,随后他便将不动产登记证书及钥匙交至法院。根据郭某的申请,顺义法院向海南当地司法辅助机构提出了协助交接包裹的委托需求。

  在受托司法辅助机构对郭某房产进行调查的当天,司法辅助人员通过视频与身在北京的郭某确认了包裹,随即交给郭某提前联系好的快递员,并在交接完成后对房屋进行了简单整理,全程均拍摄留痕。目前,该房屋已处置完毕并交付买受人,顺利执结了此案。

  顺义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杨洪涛称,“翼处置”目前已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价机制,结合法拍平台定期反馈的司法辅助机构工作情况意见,法院会严格进行打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筛选司法辅助机构的参考依据,保障模式稳健运行。

  一年多来,顺义法院累计通过“翼处置”模式办理案件200余件,节约经费300余万元,涉案财产金额6000万元,异地财产处置用时缩短了三分之二以上。

  这一全新的模式也获得了全国法院的广泛关注,“翼处置”模式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经历了“顺义法院首创、异地法院借鉴、运行平台扩大、推广至全国”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已覆盖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100家中、基层法院,累计办理案件近5000件,有效提升了跨区域财产的查控处置质效。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室原主任李小娟认为,疫情防控背景下,人民法院没有停下追求公平正义的步伐,而是积极探索怎样有效提高执行效率、开展执行工作,值得点赞,也希望能进一步推广“翼处置”模式,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维护司法公平。

  跨部门执行联动更迅敏

  处置机动车快则10分钟

  北京法院跨区域智能化执行体系取得新突破的同时,跨部门执行联动和信息化工作也开始加速推进中。

  “法官,我着急回老家,但买不了飞机票。我今天就能去法院还钱。”前不久,昌平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接到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失信被执行人打来的电话,主动要求履行义务。

  “逃避执行没那么容易,随着联合信用惩戒体系的不断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出行、投资等处处受限,足以让他们寸步难行。”昌平法院副院长卢尔平告诉记者,该院近年来不断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金融机构等的协调联动,畅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嵌入“互联网+监管”系统,并与公安、检察院建立打击拒执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高效办理拒执案件,完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体系。

  此外,针对失信被执行人此前反映较为集中的信用恢复难问题,昌平法院坚持失信惩戒与正向激励并举,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及自动履行,视情形暂缓适用或依法解除信用惩戒措施,引导被执行人主动纠正失信行为。

  北京高院执行三庭庭长段鹏告诉记者,疫情防控以来,群众对执行信息化智能化的司法需求愈加强烈,北京高院迅速行动,加强与市交通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委员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车辆管理所等联动单位沟通,利用信息化方式开展线上办案,补足短板,稳妥有序保障全市执行办案需求。

  如今,北京法院系统已建立起不动产线上查封系统、住房公积金线上查控机制、京牌车辆专线查封系统,标志着跨部门执行联动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据介绍,目前全市各法院均可以直接通过执行办案系统查询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并上传查封、续行查封或解除查封等手续,由不动产登记部门审核通过后,将防伪电子《送达回证》回传至办案系统。截至目前,已成功查控各类房产2.6万余套。

  作为跨部门线上协作的典范,北京高院执行局与北京市车辆管理所合作设立了“京牌机动车专线查控中心”,在朝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设立分中心,由执行干警使用专用设备在线上操作京牌车辆的查封、续封、解封等手续,再由市车辆管理所进行复核。在科技的赋能下,京牌机动车的查、续、解封工作平均2至3个工作日内便可完成,紧急情况下最短只需10至15分钟,查控平均办理用时缩短了近10个工作日,大大降低了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风险。

  截至目前,“京牌机动车专线查控中心”已累计办理各类事项3.9万余件,协助其他省市法院办理各类事项近2.6万件,节约时间超过50%。

  作为执行案件最后一步的财产发还环节,北京高院针对领款手续繁琐等问题,升级线上发款系统,逐步改变以往申请执行人必须前往法院现场提交材料才能领款的单一方式,只要当事人在网上执行立案阶段预留名下账户信息,待执行案款到账后,法院就会按照预留信息办理案款线上发还,既能保障资金安全,又能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

  建章立制提升执行质效

  快速拿到案款群众点赞

  “这笔赔偿款来得真是太及时了,没想到法官执行的速度这么快,感谢法官!”在东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近日开展的涉民生案件专项发款行动中,领取到17万元执行案款的富某向法官连声道谢。

  富某告诉记者,他此前在任职期间因公受伤,后被原单位辞退,由此产生纠纷,经过漫长的维权程序后,又遭遇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诿执行,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没想到执行法官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让他拿到了这笔赔偿款。

  跟富某一样对北京法院系统执行加速度点赞的人还有很多。据了解,截至2021年11月30日,北京法院系统当年发还案款涉及案件量同比增长47.8%,发还平均用时较2020年同期缩短了5.3天。

  “作为执行‘最后一公里’,案款发还及时与否,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身感受。”北京高院执行局局长杨越认为,财产查控及处置是执行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问题频发的高危风险点,群众对此颇为关注,破解顽瘴痼疾,还需突出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

  为此,北京高院于2021年10月出台进一步提升财产查控处置质效的意见,对申请执行人或案外人提供的财产线索进行规范调查和管理的同时,明确了发起财产调查措施的时限,并要求对已符合处置条件的财产尽快处置。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北京高院针对执行领域存在的案件交接不规范、违规使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结案等顽瘴痼疾,制定出台了多项制度机制,依法保障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其中,《关于进一步规范执行案件交接的工作指引》让北京法院系统多了交接工作专管员制度,实行“一案一清单”交接,并明确交接前应当完成的工作,避免交接工作中发生案件超期、案款滞留、财产漏封等风险;《关于加强执行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见》,详细梳理出59个风险节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并通过执法办案规范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强化对重要工作节点情况的实时动态监督。

  在通州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有一个全新的岗位“终本审核员”,有着丰富执行工作经验的法官助理王颖慧,是这个岗位上的第一人。记者看到,在王颖慧的办公桌上,分类放置着不同类型的案卷,她一边翻看案卷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关键信息。“我的工作就是从执行法官团队申请终本的案卷中寻找财产线索的蛛丝马迹,避免案件带财产终本,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及时兑现。”王颖慧说,这个岗位存在的目的,就是倒逼承办人在案件财产查询、处置上必须提高标准。

  一直以来,“终本”程序的适用一直是群众反映问题较为集中领域,为回应群众期待,北京高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办理的工作指引》,对适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结案前的财产调查措施、查找被执行人下落、终本约谈等情形均作出细化规定,全方位规范终本程序的适用。

  据介绍,下一步,北京法院系统将进一步健全统一的财产线索转接中心,指定承办法官之外的专职人员负责统一登记受理申请执行人或案外人提供的财产线索,有效解决承办法官不接收、不调查财产线索的问题,确保财产线索做到“条条有登记、件件有回应”,同时要求财产线索接转中心应当在登记后24小时内,将财产线索移送承办法官核查处理,承办法官收到财产线索后,应当认真开展线上或线下调查,财产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应当立即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采取控制措施。

  在近日召开的北京“两会”上,北京高院院长寇昉在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1年北京法院系统扎实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深入开展“六稳”“六保”专项执行行动,共执结案件245463件,执行到位金额834.2亿元,并深化与公安、交通、经信等部门联动协作,推动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在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共享,通过及时查控处置涉案财产,上线执行案款线上发还系统等,全市法院执行案款发还率、司法网拍率均居全国前列。

(徐伟伦)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