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共享冬奥机遇,让冰雪经济“热起来”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相信,冬奥会留下的宝贵财富,将会继续与城市发展、产业振兴及百姓生活擦出新的“火花”。

中经评论:共享冬奥机遇,让冰雪经济“热起来”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2-02-04 20: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冰雪经济是现代产业,更是当代生活。我们相信,冬奥会留下的宝贵财富,将会继续与城市发展、产业振兴及百姓生活擦出新的“火花”。

共赴冰雪之约,共享冬奥机遇。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24.56%,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冷资源”正变成“热经济”,一个全球瞩目的冰雪体育市场逐渐拓展。众多室内冰场落户一线城市繁华商圈,更多雪场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生根开花,全国大众冰雪季将冰雪运动的欢乐带给千家万户,冰雪运动进校园呈现出勃勃生机……近些年,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不仅遍及大江南北,更唱响春夏秋冬“四季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成现实,正是国家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

如今,冰雪运动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其价值远超体育范畴。近年来,以冰雪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冰雪旅游发展迅速。比如,吉林紧紧抓住北京冬奥会契机,连续举办5届雪博会、连续5年推出“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系列主题活动。2018-2019年雪季,吉林接待游客8431.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98.08亿元,分别比起步之年(2015-2016年)雪季增长了62%和86%。目前,吉林已建成46个滑雪场,雪道总数347条,雪道总长度298公里,雪道总面积1032公顷,位居全国第一。

当然,推动冰雪旅游健康发展,还需要继续完善配套服务。冰雪旅游是一种载体,唯有将冰雪旅游与城市的其他产业串联起来,同步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冰雪经济的活力。正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那里被誉为滑雪者天堂,当地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不仅让游客乐在其中,更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可见,各地管理者要统筹规划,通过提供旅游、住宿、饮食、康养、文化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挖掘冰雪旅游的价值。

同时应当看到,冰雪旅游只是冰雪经济中的一个增长发力点,冰雪经济还会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在近日举办的“2021哈尔滨线上冰雪博览会”上,各种冰雪设备器材就让人耳目一新。进一步说,冬奥会不只是运动员竞技的大舞台,也将成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新起点。无论是赛场上使用的智能冰雪装备走向普通消费者,还是智能场馆建设经验,都能帮助各地冰雪运动场所优化管理与功能,在冬奥会中积累的技术成果将持续提高我国冰雪产业的整体效能,实现冰雪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冰雪经济是现代产业,更是当代生活。我们相信,冬奥会留下的宝贵财富,将会继续与城市发展、产业振兴及百姓生活擦出新的“火花”。(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