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
“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2021年10月13日至14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在党的历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远的战略思维、深邃的政治考量、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刻回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总结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独特优势和鲜明特点,用“六个必须坚持”系统概括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主要任务,从六个方面作出战略部署;创造性提出“八个能否”、“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和“五个基本观点”,全面阐明我们党关于民主的立场、理念、观点;全面系统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对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内涵、理论内涵、实践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认真学习领会这篇重要讲话,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这是彪炳史册的一天。
1954年9月15日,中南海怀仁堂,千余名各地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带着6亿中国人民的嘱托,步入会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正式建立起来了,一种全新的人民民主制度诞生了!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图为代表进入会场。 新华社记者 刘东鳌/摄
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为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同时,对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了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回顾总结党领导人民建立、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非凡历程和巨大成就,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有效保证”精辟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则,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有效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正确处理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关系,实现国家统一高效组织各项事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效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新时代人大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出发,继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以“六个必须坚持”对其主要方面作出集中概括: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实现途径和制度载体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支持和保证国家政权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照宪法法律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也是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而又有效率的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合理分工又相互协调,保证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坚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修改这部法律,是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大举措。图为2021年12月20日,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二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 《中国人大》杂志社供图 马增科/摄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三者有机统一、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可以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这“六个必须坚持”,精辟概括了新时代我们党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新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科学凝炼,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人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21年11月,党中央印发《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时代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并部署了六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围绕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总书记对各级人大、政府、监委、法院、检察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分别提出原则性要求。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30多年时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人类法治史上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立法节奏,截至2021年12月,共制定法律63件,修改法律288件次,作出法律解释9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1件次。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91件、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11件、地方性法规1.2万余件。时代的进步、实践的发展,不断对法律体系建设提出新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改革发展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立改废释纂,与时俱进完善法律体系;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制度的笼子管住权力,用法治的缰绳驾驭权力”。总书记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各级“一府一委两院”要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和作出的决议决定,依法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人大代表262万名,其中直接选举产生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代表总数的94.5%。全国各地共设有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22万多个,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各级人大常委会要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人大代表要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情况,直接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功效的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四个机关”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定位和要求,完整准确地概括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本质属性和职责使命,为人大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实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把人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完善党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指导和督促“一府一委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宣传等部门要加强同人大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形成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强大合力;各级人大常委会党组要认真执行党的领导各项制度,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观
“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民主是多样的,世界是多彩的。”
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呼声、反映人民意愿,依法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认真履职,架起沟通民意“连心桥”。图为2022年2月16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冉慧(右五)和村民座谈,听取意见建议。 人民图片冉川/摄
“民主的阳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人民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
……
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全面总结中国民主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理念、制度程序、参与实践和世界意义。用事实说话的白皮书一经发布便引起广泛关注,广大干部群众、国外有识之士纷纷表示:“讲民主,中国有自信、有底气!”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百年来,从“豆选”、“三三制”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领导人民在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近代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发展,中国人民奋斗新时代的热情和力量得到极大激发和凝聚,人民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如何把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需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找到正确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总结我们党为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懈奋斗的宝贵经验,把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围绕什么是民主、如何发展民主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关于民主的立场、理念、观点。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针对如何认识和评判民主,系统阐述了我们党的民主观。
——“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如何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八个能否”的标准:“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这“八个能否”,是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的标准:“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对照“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的标准,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2021年12月4日,“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于12月4日至5日、9日至10日、14日至15日分三个阶段举行,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国际组织的500余名嘉宾线上线下参会,共同探讨民主真谛。图为论坛现场。 中新社发 田雨昊/摄
——“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各国之间应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搞“唯我独尊”、以“教师爷”自居,对他国民主颐指气使地说教,只会阻碍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国际社会哪个国家是不是民主的,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来评判,而不应该由自以为是的少数国家来评判。”
——“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民主不是一种定制的产品,全世界都一个模式、一个规格。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真理和道义制高点上的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民主之问”,廓清了“民主迷思”,是对个别自诩“民主灯塔”、妄图垄断民主标准、大搞“输出民主”国家的有力回击,宣示了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自信和底气。
一个国家的民主好不好,实践最有说服力,人民最有发言权。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真实的民主、管用的民主、成功的民主。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经验,科学概括了党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的“五个基本观点”:一是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四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五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019年11月2日,位于上海虹桥街道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场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会正在进行。正在当地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同参加征询的社区居民代表亲切交流,总书记说:“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郑重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之中。
目前,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正在依法有序进行,10亿多选民将直接选举产生20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组成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图为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袁功釪老人1953年的第一张选民证和2021年的选民证。 《上海人大月刊》编辑部供图
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进行全面深刻阐述:
“完整的制度程序”。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这一制度体系既包括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还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比如,为做到“开门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常态化的法律公开征求意见机制,在全国2/3的省份设立了22个立法联系点,开通了“立法直通车”;全国政协建立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各界别委员就各类议题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各地城乡社区设立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论坛、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都为实现人民群众广泛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很好的机制和平台。
“完整的参与实践”。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民参选率均保持在90%左右。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190多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约110万人次提出300多万条意见建议。“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起草广泛问计于民,仅网上征求意见就收到100多万条,很多意见都被吸收进建议稿。每年的全国两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与5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家发展大计、共议民生热点问题,人民的所思所盼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
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价值理念,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那样:“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根植于中国大地,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党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结晶,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重大理念,深刻阐明了我国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中成长,也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断发展。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具体地、现实地”对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提出根本性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总书记对发挥好其重要作用,提出了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讲好中国民主故事等具体要求。
“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14亿多人民的磅礴力量。”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机蓬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前途光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景无限!
来源:《求是》2022/05 作者:《求是》杂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