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在河南几家村镇银行存款的储户反映,他们因存款无法取出,来郑州等地网点取钱。抵达后却发现,相关储户的健康码被赋红码,但同行赴郑州的非储户人员的健康码却未受影响。此外,还有多名未前往郑州的储户在填报信息后被赋为红码。此事迅速引发关注。
基于大数据信息动态变化,健康码可为疾控部门用于流调行程轨迹,防范可能出现的病毒传播风险,其应用为精准防疫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各地防疫政策规定,市民乘坐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等均要查验健康码。一旦健康码变色,日常出行会受到多种限制,而健康码变成红码,则说明用户有涉疫风险,出行会进一步受限。
静观此次事件,郑州等地健康码的变动存在诸多疑点。同行前来郑州的人中,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到河南几家村镇银行提现的储户却被赋红码,非储户的健康码则未变色,令人疑惑。更蹊跷的是,储户返回出发地后,红码立即变绿码。健康码如此变幻莫测,实在“匪夷所思”。到底是“技术故障”还是人为干预,究竟是谁在健康码上动手脚?目前,当地相关部门还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必须尽快深入调查,释清疑问,还原真相。如果是技术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如果是人为问题,试图通过操纵健康码来阻挠、拖延储户商讨取款事宜,那就更是肆意妄为,要一查到底、严肃问责,并要完善健康码管理规则,防范滥用赋码权。
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2020年12月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规定,加强防疫健康码数据规范使用。健康码基于疫情防控所需,不能失常,更不准越界。否则,损害的不仅是防疫大局,更是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健康码必须“健康”,绝不可任性赋码。(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江德斌)
(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