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机共生,赋能未来”为主题的“申昊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完美落幕。
据了解,该赛事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全国性研究生学科竞赛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此次“申昊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主要围绕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等各个领域,重点考核研究生对市场需求洞察、创新性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等能力。大赛共收到来自 174 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 884 支队伍参与报名,经线上专家初评,最终有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88 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 201 支队伍进入决赛。
参赛作品涉及机器人的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有针对采煤机位姿与滚筒高度测量难度大、准确度低和受振动干扰严重等问题而设计的采煤机器人位姿与滚筒高度测量系统;有针对工业现场机器人快速标定的需要而设计的机器人快速标定系统;有实现陆地环境行走、水下环境游动及上升下潜的水陆两栖足式蛙形仿生机器人;有集触觉感知与操作于一体的通用型软体机械爪;有用于果园生产的果园全地形智能定位喷洒机器人;有适应复杂环境的蛇形灾后救援机器人。从可分体多模态轮腿四足机器人、到面向工业现场的机器人快速标定系统,再到下肢骨折定位与康复一体化机器人,都充分展现了参赛选手们的优秀的创新设计能力。最终评选出7个优胜团队进行角逐特等奖。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最终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多自由度跨尺度操控压电机械手和来自浙江大学的双臂重载救援机器人在7支队伍中成功脱颖而出,斩获特等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杨华勇在颁奖仪式上做总结陈词,他表示希望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大赛能引导广大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研究生设计能力,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发展,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造福人民。(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