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半条被子”村的幸福年味

新春走基层丨“半条被子”村的幸福年味

来源:新华网 2023-01-14 19: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长沙1月14日电 题:“半条被子”村的幸福年味

新华社记者谭畅

春节将至,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年味渐浓。送春联、拍全家福、打糍粑、销年货、吃年饭、春节晚会等活动,吸引着全村人参与。

1月13日上午,在沙洲村的民俗广场,包括朱小勇在内的湖南省文化馆文化惠民小分队成员一字排开,为村民书写春联、送“福”字。

“累并快乐着。”看着逐渐散去的人群,朱小勇一边活动膝盖,一边和记者交谈。累,是因为他从当天上午9时开始,连续站立数小时书写春联。“能为村里增添喜庆,传承民风民俗,这是快乐所在。”朱小勇说。

春联堪称村民的“刚需”,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贴。多次走访沙洲村,记者注意到,除体现喜庆、祥和的词句,“军民鱼水情”“感党恩”也是沙洲村春联的主题词。

2023年1月13日拍摄的湖南省文化馆文化惠民小分队在沙洲村送春联现场。新华社记者谭畅 摄

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当年红军长征途经沙洲村时,3名女红军借宿村妇徐解秀家。临走时,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徐解秀。“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徐解秀常对后人说。

1月13日下午,记者正在3名女红军住过的卧房内拍摄,忽见村民罗明康肩扛木梯、手举灯笼从后窗经过。隔窗搭话得知,罗明康等人要赶在春节前更换村里褪色、破损的装饰灯笼,“漂漂亮亮迎新年”。当被问及酬劳,他笑答:“比我在外面当泥工低得多,但能让自己村热闹喜庆一点,不讲价钱。”

罗明康已经多年没在村里过年。他说,自己目前“借住”在2公里外的乡里,村里的老屋经修缮已出租给商户经营土特产。“还是想回来。我已贷款30多万元在‘幸福新村’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明年就能回村过年了。”

2023年1月13日拍摄的沙洲村“幸福新村”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谭畅 摄

“幸福新村”是沙洲村统筹景区保护和村民住房需求,正在建设的住宅项目。罗明康购买的是一期项目,预计今年可交房。

“项目建成后,可解决48户村民的住房问题,满足村民住宿及沙洲旅游发展配套民宿等需求,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湖南郴州市委派驻沙洲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谭诗华说。

2022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40万元,让沙洲村有底气谋划更多惠民举措。谭诗华介绍,沙洲村计划创办“幸福食堂”。初步设想是,食堂对村里70岁以上老人免费,60岁至70岁的老人享受半价优惠。

2023年1月13日晚,沙洲村村民在“沙洲春晚”表演舞蹈。新华社记者谭畅 摄

400多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全村发展种植特优水果780余亩、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9万元……1月13日晚举行的“沙洲春晚”上,村民通过瑶族长鼓舞、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总结收获,现场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年味。

“‘幸福新村’正在建,‘幸福食堂’马上办,幸福生活天天有,美洋洋!”晚会上的“三句半”表演,让沙洲村村民对未来的幸福生活更加憧憬。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