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观察|“五育并举”守初心:从地方两会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题:“五育并举”守初心:从地方两会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要坚持立德树人,提升‘五育并举’育人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地方两会观察|“五育并举”守初心:从地方两会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来源:新华网 2023-01-19 20: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天津1月19日电 题:“五育并举”守初心:从地方两会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新华社记者

新年伊始,各地纷纷推出实招,布局2023年教育工作。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记者在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了解到,提升综合育人水平、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今年各地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落实“五育并举”的具体要求,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提出一系列新规划、新举措。

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抓好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两件大事,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在天津市第一中学,学生们在课后服务时间里不仅能参加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各类体育运动,还能与女排冠军面对面交流学习。“近年来,我们和天津体育学院等单位深度合作,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体育资源、教育资源的开发相融合,以排球等项目为载体,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李翠松说。

2021年11月16日,天津市第一中学举行“弘扬女排精神,传承一中传统”活动。(受访者供图)

为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地2023年将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

2023年,海南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和学位扩容计划,推进集团化办学,新增基础教育学位4万个,建成乡镇寄宿制学校100所,引育并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就应该在教师培训和教学管理上,加大对薄弱乡村学校的扶持。”海南省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陆炳荣说。

2022年5月下旬,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小学部学生参加学校“木铎杯”篮球比赛。(受访者供图)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要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0万个。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新建150所乡镇寄宿制小学,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

“集团化办学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省人大代表、洛阳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齐振富认为,要推动市级统筹、县区结对发展,鼓励组建跨区域义务教育集团,强化区域连通互动。此外,不同高中也可结合办学历史、师资条件、文化传统,确定特色化办学方向,形成普通高中教育“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各地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深入开展基础教育提升年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新一轮公办初中强校提质工程”……2023年,广西、上海等地政府推出多项举措,让孩子们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此前,上海市松江区第六中学一度面临师资短缺、教学方式陈旧等困境。随着该校登上“强校工程”实验校名单,不少教师的专业水平明显提升。“政策的扶持大大激发了教师们锤炼内功的热情。”上海市松江区第六中学校长丁玉说,“强校工程”为名校长、名师培养锻炼搭建了重要平台。

2022年2月23日,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的学生参加合唱社团课程。(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要坚持立德树人,提升‘五育并举’育人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南宁市桂雅路小学校长陈一璐也指出了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她建议,应探索课堂教学变革的有效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教学评”一体化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蓝图已然绘就,各地代表委员对加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李翠松、陈一璐等多位地方两会代表委员表示,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创新“五育并举”载体渠道,努力办好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