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市场信心,全面促进经济强劲复苏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2-01 11: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年我国受疫情影响,经济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经济发展环境复杂严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给出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2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0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8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38万亿元。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518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1%,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72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扎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坚决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高峰顺利渡过,居民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问题逐步改善。2023开年,如何提振居民消费,进一步激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活力剂。

首先助企纾困政策为企业“输血补气”,留抵退税为广大市场主体送上“及时雨”,着力促进消费和民生保障。今年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的公告》就明确对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对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助企纾困。2022年全国退减缓免税费超4万亿元,其中,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达到2.4万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退税规模的3.7倍,新增减税降费8840亿元,累计办理缓税缓费7331亿元。对消费市场实施政策支持,例如2022下半年对购置单车价格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减半征收即购置税降低为5%。对新能源汽车实施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并延续至今年年底,减征免征税费政策直接惠及普通消费者,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为企业“输血补气”。不仅提振了市场信心,还对我国产业能源转型、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居民需求惯性仍未明显减速,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对比全年看,我国物价总水平持续平稳运行,未来我国居民消费稳中向好。我国部分居民以“存储些钱以备不时之需”体现出面对疫情做出的未雨绸缪的心态。也并不意味着居民则会不敢消费,从另一个角度看,巨量存储会成为经济回暖的客观基础。

最后疫情之后临近春节,为活跃消费市场,提振消费需求,多地密集发放各类消费券,涉及餐饮、家电、文旅、百货、汽车等诸多领域:例如今年1月,郑州市1500万元家电消费券正式发放,沈阳市发放1亿元新春消费券,湖北省也将发放2023年“惠购湖北”消费券。另外,多地还通过支付宝、抖音、美团等线上平台发放小额通用消费券、外卖券。消费市场被惠民政策撬动的趋势增长,居民“增加存储”的心理有所缓解,预计未来居民储蓄量将会下降,2023会短时期出现消费大幅度提升的情况,居民消费心理会更加乐观。

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努力恢复和扩大消费,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巩固提升如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等领域的传统消费;二是加快发展新型消费。将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三是优化城镇消费平台载体。并适时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以节兴商聚势,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要依靠财政、金融等手段带动有效投资,补短板、扩就业、促消费,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高效率实现国内外市场联通,着力促进国内经济高水平发展。

(作者:中央党校副教授郝栋)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