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国债务陷阱”完全是欲加之罪(望海楼)

从历史事实看,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发展中国家经历的数次债务危机背后,几乎都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影子。正因如此,那些被西方国家一一点名掉进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的国家纷纷现身说法,击碎谣言。

所谓“中国债务陷阱”完全是欲加之罪(望海楼)

来源: 海外网
2023-02-20 11: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印度举行讨论全球债务问题视频会议之际,一些美西方政客和媒体又开始借题发挥,无端指责中国是“加快解决债务问题的主要绊脚石”,再次翻炒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的冷饭,遭到国际有识之士的驳斥。

两国之间形成债务关系,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合理的融资、良性的债务是缓解资金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些附加苛刻条件或带有恶意动机的债务,往往导致债务国资产受损、发展受限,最终深陷“债务陷阱”——而这正是多年来一些美西方国家的惯用伎俩。

从历史事实看,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发展中国家经历的数次债务危机背后,几乎都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影子。为了追求高回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宽容的融资条件,诱使发展中国家大量发行高利率债券,推动这些国家债务总量迅速增长,又利用紧缩货币政策和金融投机等手段进行收割,致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严重债务危机。新冠疫情发生后,美国故技重施。最近一年,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依托美元霸权输出通胀、转嫁危机,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资金外流,债务负担进一步加剧。

从债务数据看,西方商业债权人和多边机构才是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债主”。以西方媒体近期炒作的赞比亚债务问题为例:该国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以西方为主的商业债权人和多边金融机构债务占到其外债的70%。据世界银行2022年测算,未来7年内中低收入国家共须为历史债务还本付息9400亿美元。其中,向西方商业债权人和多边机构分别偿还3566亿美元和2730亿美元,合计占比达67%。

从融资情况看,美西方往往选择性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意愿和诉求,提供的贷款在增加税收、就业和出口创汇上作用甚微,从根本上影响其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美西方主导的多边金融机构还设置诸多严苛条件和标准,既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融资难度,又频繁借此对贷款接受国进行经济和政治干预。此外,西方商业债权人融资成本也远高于中方。

岂止“债务陷阱”!来自部分美西方国家的“恶性债务”,还给发展中国家挖出了“贫困陷阱”“落后陷阱”。美西方一些人却不遗余力地要将脏水泼向中国,借经济议题大打“政治算盘”:“甩锅”推责,以转移外界对西方债权人应担责任的关注;“污名化”中国,试图遏制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挑拨离间,以破坏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互利合作,进而维护西方经济金融霸权。这让世人更加看清:所谓“中国债务陷阱”完全是欲加之罪。

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那些来自中国的融资决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决不是什么“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的机遇。对此,广大发展中国家最有发言权。

债务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提供了大量利率低、期限长、不附加任何条件的优惠性质贷款,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和人民福祉,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在这些国家的外债中,对华债务比例要远远低于来自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资本市场和多边金融机构的债务。从蒙内铁路到雅万高铁,从中巴经济走廊到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项目发挥“造血”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重要动能。

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为债务国“减负”,缓解其债务困境。世界银行研究指出,2008至2021年,中国对低收入国家债务进行了71次重组。2020年,中国积极响应G20缓债倡议,仅当年缓债额便超过13亿美元,占G20缓债总额近30%,是G20中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还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缓债共识。

正因如此,那些被西方国家一一点名掉进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的国家纷纷现身说法,击碎谣言。““债务陷阱”只是西方的叙事,中国始终是亲密朋友。”斯里兰卡外长萨布里的这番话,说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心声。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债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美西方人士如果真正关心该问题的解决,就应当收起政治操弄,拿出诚意和行动,正视并承担起自身责任,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减免债力度,特别是敦促多边机构、西方商业债权人本着公平分担的原则,共同采取措施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长远来看,国际各方应携手推动更加包容、普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探索债务问题的“治本之道”。中国将继续坚定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发展权利,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