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春天 | “老区思维”变“湾区思维”

赣州积极融入大湾区,落户赣州的企业一边忙着生产,一边忙着扩产。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的152家企业中,70%以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其中,5家产业链的头部企业都已经实现增资扩产。

奋进的春天 | “老区思维”变“湾区思维”

来源:央视网 2023-02-20 21: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赣州积极融入大湾区,落户赣州的企业一边忙着生产,一边忙着扩产。

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的152家企业中,70%以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其中,5家产业链的头部企业都已经实现增资扩产。

这家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6月,正在扩大规模三期厂房刚刚完工封顶。今年他们新招聘了126名员工,其中93名是技术人才,关键技术型岗位用工需求同比增长了约10%。而从东莞来到赣州的这家企业,在短短两年里员工就从20多人增加到了400多人。

这些企业规模年年扩大,不但招工越来越多,收入待遇也与大湾区接近,让曾经外出的务工者看到了回乡发展的机遇。33岁的王通就是其中之一,他已经在深圳打拼了10年,去年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赣州。

“湾区思维”带来高效服务

记者在赣州调研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湾区思维”。这样的思维不仅体现在政府部门的规章制度当中,更渗透到了干部的行动当中。当地政府正变“老区思维”为“湾区思维”,齐心协力打造和大湾区无差别的一流营商环境。

在赣州龙南县企业服务专区有一个“融湾专区”窗口,这位企业工作人员为了不耽误企业上市进度专门赶了过来。

目前,在“融湾专区”90%以上的事项已经实现无接触式办公,企业来到窗口办理业务的等候时间平均不到1分钟。

在赣州龙南市的长期人才市场,记者见到了市人社局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

越来越多落户赣州的湾区企业,感受到了当地营商环境带来的暖意。

如今,赣州正在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深圳市和赣州市刚刚发布了对口合作实施方案,推动双方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